??? “教育好一個貧困的孩子,可以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在推動教育扶貧過程中,海口市更加注重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加強基礎建設,在貧困地區聚集好的教育資源,用教育挖掉“窮根”。
??? 加大教育資助
??? 民泉(化名)是苦命的孩子,父親早年去世,母親靠種地供他和妹妹上學。在市教育部門的資助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民泉才讀完高中。小伙子很爭氣,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大家都替他高興。
??? 不能讓孩子因為貧困上不起學,求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脫貧攻堅中,教育部門通過完善資助體系,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學生進行精準資助,覆蓋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職業中專等不同階段。
??? 今年,海口共向1144戶2553名精準扶貧家庭在校學生發放扶學資金497萬元。其中,秀英區向220戶438人發放90.4萬元,龍華區向149戶615人發放100萬元,瓊山區向650戶1272人發放203萬元,美蘭區向125戶228人發放103.85萬元。2016年,海口愛心助學活動資助20名考取大學的精準扶貧家庭子女,每人發放資助金5000元。
??? 改善辦學條件
??? 脫貧攻堅,教育扶貧也要發揮作用。市教育局通過加大對薄弱學校以及貧困村學校支持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讓貧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學,并就近入學。
??? 大昌小學地處瓊州大橋下,主要生源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原來辦學條件差,圖書儀器、體音美器材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伴隨著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推進,教育部門對學校進行改造提升,粉刷美化教學樓,硬化校內路面,購買圖書儀器、體音美器材等教學用品。
??? 海口市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不僅大昌小學一所,今年秀英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化驗收,代表著海口義務教育階段已實現均衡化發展,全市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均得到了質的改變。農村學校條件好,迎來回流潮。在瓊山區譚田小學當了19年教師的林紹萍說,10年前,學校只有29名學生,開了三個年級,眼看要辦不下去了。最近政府加大投入,建起了全新的校園,原本跑幾十里路外出求學的孩子又回來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