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3月7日訊(記者吳思敏)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是老大難題。近年來,我省通過建立海南省科協科技成果轉移孵化基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后,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情況明顯改善,產學研三方做到齊頭并頭,企業和農民樂開了花。
????政策干預?實現成果落地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滯后、技術市場尚未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投入還不形成等問題,曾經是海南教育領域的難題,因此造成科技成果的資源浪費。去年,海南開始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為我省12個重點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科技成果落地,不僅需要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也需要資金投入。為此,海南從激勵科技成果轉化出發,對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授予完成人科技成果處置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科技評價等做出規定,充分保障科研人員的利益。在政策的鼓勵下,海大農學教授送技術下鄉,既扶貧又促進經濟發展;海大海洋學院教授培植海葡萄,是國內首個培植成功案例;海醫教授無私把自己的專利拿出來,與創業者一起分享,促進海南醫藥健康發展……
????成果走進國際視野
????海葡萄作為高營養價值的經濟作物,在我國主要依靠進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如何在國內實現海葡萄的規模化養殖,讓千家萬戶都能吃上健康綠色的海葡萄?4年前,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方再光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開始了對海葡萄及其養殖技術的研究。到今天,他的研究成果已經引起了韓國和香港投資方的青睞。
????經過反復研究,一遍遍的實踐后,方再光及其團隊培植出來的海葡萄不僅綠色安全,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魚蝦貝等傳統水產品養殖日漸薄利,海葡萄這一高價值的經濟作物能為養殖戶們打開一片‘藍海’。”雖然是一名大學教授,但熱衷于海洋養殖的方再光卻笑稱自己是“漁民”。他在昌江和龍樓的海葡萄基地,總是有當地漁民前來討教養殖經驗,渴望從他手中獲得養家糊口的本領。
????“政策支持無疑會激發我們的科研熱情,此前的規模化養殖技術就是和昌江縣合作的,成果落地可以去申請經費,不用擔心會白白浪費成果。”方再光笑著表示,海葡萄一旦投入規模生產,不僅會給海南漁民帶來經濟收入,還將與外方合作,進一步走進國際市場,繼而增強海南海洋養殖產業的實力。
????專利促醫藥健康發展
????在海南醫學院,林典岳教授的四項專利已有三項落地開花,并有三次被選在全國會議上發言和推廣,在省內會議和學習班上推廣更是用心盡力。如其中一項專利——聯冠平面導板,這是一種新型的打開咬合矯治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矯牙案例都可應用。這項2008年落地的專利,如今已被海南大大小小的診所和醫生認可,而且可以免費制作自用。政府鼓勵專利落地,他自己也想辦法讓專利推廣開來。
????作為海南醫學院創業孵化基地,光華海醫口腔門診部聚集了十多名充滿激情活力的醫生,他們都是林典岳的學生,這里對他的專利使用頻率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