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4個扶貧日,也是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教育是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之一,能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海口市將開展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著力健全資助保障體系、完善農村辦學條件、嚴管控輟保學等多項舉措,將教育扶貧的觸手伸及每一個鄉鎮、每一所學校,把扶貧的甘霖惠澤椰城大地。
????全覆蓋
????健全學生資助體系
????健全的保障體系是促進扶貧工作落實的先決條件,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則是保障體系中最重要的保障對象。
????為了做好教育精準扶貧,市教育局開展建檔立卡學生信息核查和建立信息臺賬工作,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確保扶貧工作一個不落。
????為做好教育扶貧,市教育局首先狠抓扶貧“精準識別”。市教育局將干部和教師組建成工作組,分片包干到戶,責任到人。通過進村入戶調查,實地采集扶貧戶子女入學信息,并核查之前補助發放情況,分學段做好登記,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
????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后,市教育局建立臺賬動態管理體系,實時監察扶貧戶的學生,并加強與扶貧開發部門的聯系。在認真調研、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建檔立卡扶貧戶學生的資料數據庫,確保一戶不漏。
????至2017年6月底,我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在校生3088人,占全市貧困人口27.17%。因此,做好教育扶貧意義重大。層層部門的核實篩選,一個不落的建檔立卡,市教育局在扎實做好基礎工作的前提下,還著力跟蹤資金的發放情況。“只有讓相應的資金落在扶貧對象的手上,整個扶貧環節才算真正到位。”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符延益對記者說。據了解,在核準貧困戶家庭學生信息后,市教育局嚴格按照扶貧政策,落實扶貧資金,確保每個貧困學生能安心上學。
????2016年至2017年,海口市特惠型政策惠及7284人次,發放扶貧資助資金1383.72萬元。2017年春季學期市教育局已向3086名學生發放特惠性資助資金669.14萬,秋季學期的發放進度也已達100%。
????夯基礎
????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扶貧的重點關注地區是農村,近幾年,海口市著力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錦豐學校用上了智能語音教具、靈山鎮中心小學開設了多彩有趣的少年宮、龍橋學校引進先進的教學設施……縱觀全市農村學校近些年的辦學水準,無論是辦學的硬性條件還是學校的軟實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吸引了農村本地學生的回流。
????以海口市瓊山區舊州中心小學為例,五年前,這所學校的在校人數還不到千人,在市教育局聯合優質學校的幫扶下,如今舊州中心小學的學生人數已達1439人,成績也由全區倒數第一攀升到海口市鄉鎮學校的前十名。
????在海口市譚田小學,這里雖是農村學校,但閱覽室、體育設施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時值課間,同學們三五成群借閱圖書,坐在閱覽室前的大樹下閱讀。閱覽室內,文學、科技等適合青少年兒童的各類圖書碼放得整整齊齊。
????近年來,海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了教育扶貧工作。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包括舊州中心小學、譚田小學在內的多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學生開始慢慢回流。譚田學校老師林紹婷說,曾經有家長花錢去城區的私立學校上學,現在他們又想把孩子送返回農村就讀了。
????海口市在2016年從省外引進20位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為海口市新坡中學、舊州中學、東昌中學、石山中心小學等多所鄉村學校輸送了一批優質教師。目前海口市城鎮回流到鄉下上學的形勢比較好,尤其是在每個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以后,優質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建起,“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一對一
????強化管理控輟保學
????扶貧是一場長期的攻堅戰,教育戰線覆蓋面廣、涉及的貧困學生人數多,市教育局組織千名教師與貧困學生結成對子,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幫扶。該幫扶模式以“一對一、一對多”的關愛體系,讓學校和老師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幫扶。
????在建檔立卡扶貧戶中,義務教育階段6至15歲的學生是重點幫扶對象。市教育局組織各校對該階段的幫扶對象進行逐一排查,形成教師與扶貧學生“一對一”成長關愛體系。教師通過家訪,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滿足學生學習上、經濟上、心理上的需求,全方位深層次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對家長進行引導,使其重視子女的教育。
????控輟保學也是扶貧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海口市各校在與各區教育局簽訂的責任書中,明確學校控輟保學的任務,保證全員上學,保證輟學生返校。
????海口市教育局還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情況檢查,通過定時的檢查與反饋,及時了解扶貧工作的最新動態,推動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