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群逐夢三沙的年輕人
40多名志愿者“接力”支教永興學校
三沙永興學校開展戶外主題教育活動。(學校供圖)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三沙市政府駐地,距離文昌清瀾港344公里,登島需坐13個小時左右的船。自2015年永興學校建立以來,先后有40多名年輕的支教志愿者通過“接力”的方式,為這里的人們送來知識和關愛。
以燭光精神 奉獻三沙教育事業
今年36歲的張立,是第五批登島支教的教師。擔任三沙市永興學校校長的他也是瓊臺師范學院的一名教師。“美麗的三沙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來這里支教,也是圓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張立說。
目前,學校共有支教教師8名,由于學生年齡分布不均,所以班多課多,經常是一個老師擔任多科教學。“雖然三年級只有一名學生,但是我們的課程也是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開設科目。”張立說,“教師登島后,基本上就要在島上生活300天,這里沒有娛樂生活,每天的飲食結構也很單一,還要接受島上高溫、高濕等特殊氣候條件考驗,如果沒有教師燭光般的信仰,很難堅持下來。”
“永興學校的孩子需要我們,這里的百姓也需要我們,趁著年輕再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本來已經結束支教生活的張開利和蔡麗洪老師決定9月份和第六批支教老師再次登島,為島上的孩子帶去溫暖。
開設海洋課堂 滿足多元化需求
每所學校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校園文化。永興學校地處南海,地理環境特殊,學校依托三沙地域特色開展海洋教育,將海洋文化打造成學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還自主研發海洋繪本《小螞蟻去“旅行”》,讓孩子們通過小螞蟻旅行的所見所聞認識永興島,了解永興島的歷史。
建校初始,三沙市委市政府為滿足駐島群眾的多元需求,將三沙永興學校定位為一所集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及成人職業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學校建有圖書館、遠程教育中心等專業配套設施。張立介紹,三沙市永興學校同時承擔著全市軍警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累計培訓人員600多人次,涉及緊急救護、辦公自動化、南海水下文物保護等相關方面。
今年6月,省考試局發布消息,批準在三沙永興島建設國家教育考試考點,標志著三沙駐島軍警民將有接受再教育、提高學歷水平的條件。
發揮優勢 服務精神文明建設
島上生活方式單一,沒有業余文化生活,張立登島后發現由于長時間與世隔絕,便立志要在三沙舉辦一次屬于三沙人民的畫展,用他擅長的畫筆,描繪出最美的三沙生活。
7月7日,歷經一年的籌備,30幅尺寸不大的油畫作品在永興學校展出,吸引了島上很多軍民的參觀。“看,這是我們窗前的燈塔。這是海邊的那片椰林。”不少戰士表示,看到油畫就仿佛看到了真實景象,再現了永興島的自然景象,是三沙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張立的支教日記里,記者看到這樣一段話,“回憶這一年來,在三沙永興島上有這樣一批年輕的支教團隊,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6歲,平均教齡不到3年。但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用他們的理念和信念,用他們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教育事業。在這里,他們遠離都市的繁華,默默地開展著工作。他們在工作中認真負責,身兼數職,不計得失。有時候還得不到個別家長的理解和認可,承擔著眾多的壓力。但是,他們堅持下來了,他們是一群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