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畢業生是選擇讀研還是就業?
專家:應全面考慮一下自身的情況
11月將近,“考研族”的黃金備戰期又要到來了,在海口各大高校中,常常出沒著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考研族”:他們已畢業卻未離開校園,三五人簡陋租住在一起只為執著于考研。“就業壓力、前途迷惘、執著理想”,記者到海口各高校走訪后了解到,“考研族”的心思各不相同。海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李教授表示,“考研”不可做無根之浮萍,有目標、不盲目、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為更好的就業前景
“其實,每個學生都想在畢業的時候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家里的負擔,還可以盡早步入社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理想和現實終歸是有差距的。”海師研二學生小吳對記者說,“為了讓自己晚些適應社會和工作,考研是不錯的選擇,既能提高自身素質,還可以多留校幾年,畢竟校園時光是一去不復返的。而且研究生畢業后,肯定會有更好的就業前景。”
記者見到海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小潘時,他正在寢室里看書。他是個讀研的“狂熱分子”。他告訴記者,他從來就沒有想過把本科生和研究生拆開,讀書就應該一氣讀完。“就我這個專業來說,本科生大多只能找到普通小公司,薪資平均每月4至6千元。但是,較好學校的IT類研究生,大多能進入運營商、華為中興、bat網易等大公司,起薪最低都有12萬元/年。”
“另外,好學校的IT類研究生還可以去金融類工作,包括分析、技術支持等,也能繼續深造搞科研出國,這一點本科生基本上望塵莫及。考研肯定是一種趨勢,既然遲早要讀,那么肯定一口氣讀下來。”小潘說。
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
記者了解到,有些公司在招聘會上總是附加這樣的說明:只招本科生,不要研究生。只招本科生的理由一般都是———該公司將提供上崗培訓,本科生比研究生年輕,更有潛力可以挖掘。而且,自己培養的人才更不容易流失。某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畢業、現就職于媒體圈的小王表示,“讀新聞這個專業,出來無非是在新聞媒體工作,或者從事研究工作。做新聞,靠的是人緣好、關系廣、消息靈、腳頭勤,在這方面,讀本科時的同學,經過3年的實踐,比我們強多了。”
今年到報社工作的小施,態度就一直很明確———就業。“我很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女孩子本身就業機會就少,趁自己年齡還小,盡快的步入社會,讓自己學會更成熟地思考問題,更清楚地了解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需求。”她堅定地說, “我們應當爭取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做一個人生職業的規劃。工作同樣也是一種經歷,這種經歷是書本永遠無法給我們的,我們可以選擇這種經歷。”
小施還表示,現在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有一種逃避就業的心理,面對就業的激烈競爭,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學歷求職空間太小,所以會把考研讀研當做增加未來就業砝碼的一個跳板,盲目加入“考研大軍”,通過這種“慢就業”的方式“深造”提高一下學歷,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這樣的考生即使考上了還是會迷茫和徘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哪怕最后讀研了,可能依舊會迷茫。
不要盲目跟風考研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研究學院的李教授在聊起這個考研話題的時候顯得很激動,因為他接觸了很多學生,也十分了解學生。針對“考研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學考研動機很偶然,對自己定位的不明確,是沖動和不成熟的決定。最糟的是,一部分同學連定位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味的聽取外界的意見,這類‘考研族’最不可取。”
李教授表示,現在很多專業是需要厚實的學科底蘊的,比如醫學、法學,不讀研究生,就業是有相當難度的。很多專業本科階段的學習,都已經成為了一種鋪墊,一種繼續學習的鋪墊,如果你從本科學習開始就選擇了這種專業,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意味著你必須要讀研。
他建議, 每個人在選擇讀研或是工作的時候,最好是考慮一下自身的情況,包括本科就業的機會、收入、家庭的經濟情況、自身的活動能力、讀研后預期的情形等等,對這些情況做一個大概的估算,自己一旦決定了方向,就要為之努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