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也叫外號,是根據人的特征、體型等給人另起的非正式名字,惡意的侮辱性綽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引起被喊綽號者的反感。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校園欺凌治理方案,明確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也屬于校園欺凌。消息一出,引發熱議,不少海口網友表示,自己正在或曾經深受其害。
發型膚色性格被取笑 表達合理訴求被罵成“躁郁癥”
11月14日,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說起綽號,幾乎每個人都會被貼上大大小小的標簽,有的坦然接受,當成調侃。然而有的人則是因為發型、膚色、性格被身邊的同學取笑,在宿舍集體生活中,甚至有學生因為希望室友起床聲音小一些,被起綽號辱罵,不幸得了“躁郁癥”。
“難聽的綽號讓我很生氣,我不喜歡。”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四年級學生小陳告訴海口網記者,同學之間取一些無傷大雅的綽號本沒有什么,可是最近自己無緣無故被同學取了一個“傻瓜”的綽號,而同校的表妹因轉班竟被同學稱為“叛徒”“走狗”,這些綽號她很難接受。
海口小學生中午排隊放學回家。記者鐘圓圓 攝
27歲的海口上班族阿麗(化名)初中時留了一頭和櫻桃小丸子一樣的短發,被同學調侃她的發型像一個椰子殼,就給她取了“椰子”的綽號,取笑她頭大。正處于愛美的年紀,因為一個發型就被人叫“椰子”,她心里十分委屈,甚至到了初中畢業,同學忘記了她的名字,卻仍然記得她“椰子”的綽號。
無獨有偶,小杰因皮膚黝黑被同學叫“黑人”“黑仔”,面對調侃他總是假裝大度,其實內心十分厭惡;已畢業的海南大學生大魚,因小學時愛和女生一起玩跳繩,被人叫“娘炮”;上班族阿蒲因為發育期肥胖,被初中同學叫“肥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奇怪的綽號成為他們心中的烙印,每每記起這些綽號,他們仍表現出抗拒。
今年18歲的阿妍中考失利后,父母把她送到海口市龍華區的一所私立學校讀高中,2017年9月,她升入高三,為了節約學習時間,她選擇住宿,然后她所期待的集體生活卻成為了她后來的噩夢。“早上5點,有幾個室友就會打著學習的名義起床開燈打鬧和化妝,根本不考慮還在休息的人。”這讓原本睡眠就淺的阿妍苦不堪言。無奈下,她求助于管理員,管理員的介入讓吵鬧的室友有所收斂,但阿妍也變成了她們群起而攻之的對象。
“叛徒、野雞……給我起了一堆綽號,每天在宿舍指桑罵槐,實在受不了。”久而久之,阿妍長期以來壓抑的情緒大爆發,患上了躁郁癥,她開始整晚整晚失眠,成績也隨之一落千丈。“沒禮貌沒家教的人才會給別人取侮辱性的綽號。”阿妍認真地說道。
家長不接受侮辱性綽號 如何處理卻沒好招
有學生因為長得黑被叫“非洲黑豹”;有學生因為作業跟不上被叫“蠢豬”“笨蛋”;有些因為近視戴眼鏡被叫“四眼”;有學生因為當班長被叫“斑馬”……對于取綽號這件事,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之間愛嬉鬧、玩樂,相互之間愛取綽號無可厚非,但取侮辱性綽號不可取,但是怎么應對孩子被取侮辱性綽號,很多家長也沒有很好的方法。
“我在家都是叫‘寶貝’,好好的孩子你叫他‘蠢豬’,哪個家長能接受得了。”海口網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于自家孩子被取侮辱性綽號,多數家長表示反感。“如果對孩子影響大,孩子明顯不喜歡,不接受,這個綽號就很不適合。”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家長文女士認為。
“有些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侮辱性綽號,孩子還小,不要太當真。”家長陳先生表示,孩子互相起綽號很普遍,有時候,有些孩子是無心之失,沒必要較真,惡意調侃的話就加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