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塑造紅色“筋骨” ——海口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助力精神文明建設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身心健康,將影響社會未來發展。”6月11日,海口市關工委主任鄭紹儒表示,近年來,海口市關工委高度重視青少年身心健康,通過廣泛開展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等“五紅”系列活動、感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舉辦家長學校等方式,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助力海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開展“五紅”系列活動為青少年“塑筋骨”
“1942年的9月,恰逢海南臺風季,空氣悶熱潮濕。瓊山樹德鄉的塔昌村排云山及文林湖方向,日軍的飛機、炮火猛烈轟擊、輪番呼嘯,大地在顫抖……”今年6月6日,瓊崖縱隊老戰士后代宣講團走進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由主講人歐敏為學生們帶去了紅色故事《突圍敢死隊》。
據了解,為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年以來,市關工委著重在全市各中小學中廣泛開展了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講紅色故事、看紅色電影、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五紅”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好少年。
“瓊崖縱隊老戰士后代宣講團一共由30人,主要為退休老教師。”海口市關工委副主任、瓊崖革命后代宣講團(瓊崖后代)負責人李若雄介紹,為進一步弘揚瓊崖“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講好海南“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2018年初,他帶頭組建了瓊崖縱隊老戰士后代宣講團,并深入到全市各中小學作了近100場巡回宣講報告,向青少年學生講述瓊崖革命先輩親歷的紅色故事,受教育學生達到10多萬人次。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李若雄說,除對學生們進行紅色故事宣講外,瓊崖革命后代還撰稿、編輯出版了《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叢書,向全市中小學免費發放,助力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塑造”紅色“筋骨”。
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文明素養
“我們夢想,我們努力,我們向往,我們以各自的方式匯聚到祖國的大花壇里燦爛開放!啊,祖國,我為您點贊……”今年5月,海口市龍橋學校五年級學生吳川璐參加了“我為祖國點贊”主題征文、演講和朗誦比賽。該校教師杜小妹認為,學生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很好地激發了青少年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
據悉,這是市關工委主辦的感恩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之一。今年,市關工委將圍繞“感恩”主題,重點開展 “七個一”活動。包括捐贈一批愛心書桌椅、閱讀一本紅色圖書、舉行一場感恩報告會、開展一次關愛志愿服務活動、舉辦一場專題演唱會、上好一堂感恩教育家教輔導課、舉辦好每一場“海南紅色故事”宣講會。
“從2012年起,市關工委每年還為海口市貧困地區考上省市重點中學的優秀學子發放獎金。”鄭紹儒介紹,今年,市關工委計劃通過為海口革命老區貧困家庭兒童捐贈800套“愛心書桌椅”;聯合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愛心企業向革命老區的中小學捐贈牛奶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忘共產黨之恩、祖國之恩、父母之恩、老師之恩、幫扶之恩,使青少年學生懂得知恩圖報,爭做時代新人。
家長學校開課助力青少年成長
“以前,我下班回到家后,不是休息就是刷手機,很少跟孩子交流。”瓊山區家長學校的“學生”杜瓊顏坦言,一年前,她成為家長學校的一員,學習到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做孩子的榜樣等課程,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與孩子建立了親密融洽的親子關系。
“為了加強家庭教育,市關工委會同市教育局、市婦聯等部門制訂了《海口市指導推進家庭教育五年規劃(2016—2020年)》,并扎實抓好‘示范家長學校’創建工作。”鄭紹儒表示,近年來,海口市家庭教育的法制化、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同時,市關工委還著力抓好幼兒園和民辦中小學校家長學校的試點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全市各中小學共舉辦家長培訓課1萬多場(次),參加培訓家長40多萬人次。同時,各中小學以班為單位,普遍建立手機微信群,開設家長學校“微課堂”。
鄭紹儒稱,下一步,市關工委將繼續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為重點,廣泛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扎實推進“五老”關愛幫扶行動,助力海口市禁毒三年大會戰和“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建設,提升各級關工委組織力和戰斗力,奮力開創海口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
?
?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