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已引進和洽談建設的“一市(縣)兩校一園”工程合作辦學項目共75個
辦出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又到一年升學季,“劃片”“學區”再成熱點話題。7月21日,海口市靈山鎮樂陽村內,村民們聊起升學,臉上并未展露出前些年的焦慮,“家門口辦起了好學校,不用為孩子讀書犯愁了!”
村民口中的“好學校”即北京師范大學海口附屬學校,學校軟件“硬”、硬件優,辦學水平在百姓中有口皆碑。能夠到這樣的優質學校讀書,來自樂陽村將升初三的學生吳文萱直呼“很幸運”。在她的印象中,過去村子里的哥哥姐姐們要上中學,必須搭乘40多分鐘的公交車,路途遙遠,“如今我乘車10分鐘即可到校,學校環境好,老師很負責,我們學習的勁頭也很足。”
上學路更近,緣于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好學校數量更多、布局更優。2016年1月,我省啟動“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即每個市縣通過引進辦學、合作辦學等方式,至少辦好省級水平優質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截至目前,全省已引進或正在洽談建設的合作辦學項目共計75個,其中23個項目已經落地,覆蓋全省85%的市縣(區),提供優質學位超5.3萬個。
引進名校、合作辦學……吳文萱父母對這些名詞很陌生。在兩年前送孩子進入首期招生的北師大海口附校時,他們也和海南各地家長一樣抱有疑慮:“光環”之下,這些引進的名牌學校“箱底”到底有多少“干貨”?
但吳文萱的變化很快打消了父母的顧慮——入學后,吳文萱原本薄弱的數學等科目基礎得到鞏固,成績大幅提升,整個人也變得積極向上、充滿自信。“過去,老師只關注學優生,我們這些基礎不好的孩子常常被忽視。”吳文萱說,在這所學校里,同學們無論成績優劣,都會得到老師們的悉心關注和耐心輔導,也能了解到許多先進的學習方法。
吳文萱不知道的是,為給孩子們提供優質教育,北師大海口附校在傳承北師大教育理念、辦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北師大平臺面向全國選聘了一批優秀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持續改進教學方法、吸納優質資源、創新校園活動,近年來交出了學生成績“低進高出”的亮眼答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發揮好引進學校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同樣重要。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許多合作學校逐步成為當地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培養基地,帶動了周邊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
“比如,在北師大萬寧附屬中學的帶動下,萬寧市的中小學校辦學水平有了明顯提升。近年來,萬寧市共有2所中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另有1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被評為省級規范化學校。”
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也為我省各地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好消息還在不斷傳來:今年,我省借助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東風,繼續加大合作辦學力度。西南大學東方實驗中學、華東師大澄邁實驗中學已基本建成并將于今秋招生,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上海世外附屬海口學校等學校相繼簽約在建。三亞市還在積極推進三亞南開學校、北京21世紀國際學校、美國芝加哥大學附屬中學等優質教育項目合作。
“辦學好不好,百姓用腳投票。”北師大海口附校教師李慧宏注意到,自去年開始,在學校劃片招生的樂陽村、坡上村、邁雅村,已經有越來越多原本到市區買房、租房,期盼讓子女入讀市區學校的村民回流家鄉,劃片招生的學生人數、班級數量也在逐年遞增,“這是對我們辦學水平的直接肯定。”
?
?
相關鏈接:
海南18所學校省級辦學水平督導評估結果公示 17所被評為“省級規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