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杭州張小泉集團手工生產線上,“張小泉剪刀鑲鋼鍛制技藝”傳承人施金水(右一)在介紹制剪的“打下角”工序(2010年8月20日攝)。張小泉剪刀品牌始創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其獨創的72道制剪工序讓張小泉剪刀數百年長盛不衰。
他們“紅”了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底氣何在?他們有顏值、有智慧、有風骨、有匠心。他們說要貨真價實,要一絲不茍,他們也說要改革創新,要互聯網+,他們根植傳統,善借東風……且看中國品牌“老司機”如何行穩致遠。
在北京的中國照相館王府井店,一家人換上傳統服裝準備拍照(2011年1月30日攝)。中國照相館于1937年在上海創建,1956年遷至北京王府井大街。中國照相館見證著中國人拍照潮流和習慣的變遷,但不變的是盡心的服務和每一張照片的質量。
山東青島啤酒廠質量檢測人員在工作(2016年9月3日攝)。青島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德國商人和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青島啤酒開發了214種物質的定性分析和174種物質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大限度保證啤酒風味一致,用“新技術”傳承“老味道”。
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里組裝ofo共享單車(2017年2月21日攝)。“老字號”飛鴿與ofo共享單車合作后,按照共享單車高強度使用和耐磨損的特點進行生產,目前生產規模達每月40萬輛,約占企業總產量的一半。
杭州胡慶余堂一位藥劑師在配制中藥(2011年6月12日攝)。有著“江南藥王”之稱的胡慶余堂創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戒欺”“真不二價”的祖訓不僅僅是高懸于店堂的牌匾,更是傳承至今的立業之道。
顧客在北京前門大街內聯升店內選購布鞋(2009年9月28日攝)。中華老字號內聯升始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其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聯升在總店開設“內聯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和“非遺工作室”,向顧客和觀眾弘揚這一“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手工技藝。
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手表(2012年3月31日攝)。天津海鷗集團前身是天津手表廠,195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只機械手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海鷗手表依靠自主創新形成核心技術,研發并生產出代表經典技術水平的產品,努力使民族品牌在國際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