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在工作室內為前來學習的大學生進行剪紙示范(8月1日攝)。
在陜北,被稱作“窗花”和“鉸花”的剪紙藝術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陜西省安塞縣農村長大的楊凡,自幼就被母親和村里“巧婆姨”手中的剪刀深深吸引——一把剪刀,一張紙,它們的結合竟如此曼妙。因為深愛剪紙,2002年,楊凡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和棗園革命舊址前開設了剪紙門店。
2009年,28歲的楊凡拎著一把剪刀,只身到西安繼續她的夢想。近年來,除了陜北特色剪紙、秦腔、延安紅色景區等主題剪紙作品外,她還設計出剪紙書簽、人物肖像、企業LOGO等題材各異的作品。如今,許多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訂制作品。楊凡的剪紙也從簡單的“走量”,完成了到原創設計的華麗轉身。
新華社發 (張博文 攝)
來自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大一學生郭旭陽在楊凡的工作室內展示自己剛完成的作品(8月1日攝)。新華社發 (張博文 攝)
楊凡創作的反映陜北農村生活的作品“陜北農家樂”(局部)(8月1日攝)。新華社發 (張博文 攝)
楊凡的剪紙作品(8月1日攝)。新華社發 (張博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