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24日消息? 掩去商標,個人贊助“服從”國家隊集體贊助,球包上最顯眼的位置繡上了五星紅旗。從周四起到本周日,無論中國高爾夫目前為止最成功的職業選手梁文沖(微博),抑或已在中高協庇蔭下發展四年有余的張新軍,他們的官方身份是中國高爾夫國家隊成員,也是中高協副主席張小寧戲稱的“正規軍”。
所謂“正規軍”是相對“游擊隊”、“個體戶”而言。只不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高爾夫球員都不是正規軍。在海口觀瀾湖參賽的28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中,有兄弟、有老友、有師徒、有同一經紀公司的簽約球員,但就是沒有國家隊隊友。惟中國高爾夫隊獨一無二,我們有一支職業國家隊,準確來說,這是中高協今年6月組建職業國家隊后,隊內成員首次以國家隊員身份亮相國際賽場。
在世界杯上,所有球員都代表國家或地區出戰,那我們的正規軍究竟與眾不同在何處?
首先,中國國家隊是一支常設隊伍,而其余27隊只在賽前臨時組建,好比張新軍今年在國家隊集訓的日子近八個月,這恰好是別隊球員今年分散在外征戰的時間。
其次,中國國家隊選派參賽選手是聽從組織安排,而別家都是先推薦一位世界排名較高的球員,再由他選定搭檔,球員的個人意愿得到極大滿足。
第三,中國國家隊有面面俱到的保障體系,這是張小寧口中引以為豪的“優勢資源整合”,這一次,他們把教練、按摩師、技術顧問、營養師、保健師等人員全都搬到了海口助陣,在觀瀾湖,梁文沖與張新軍背后的國家隊團隊接近20人。而其他隊伍,無論是擁有大小麥的愛爾蘭隊,還是擁有凱梅爾的德國隊,世界杯對他們的意義只是球衣上多了面國旗,僅此而已。
其實,不久前,中國高爾夫球員的生存模式也與國外相仿,學球、練球、比賽、拉贊助、考資格、組經紀團隊,無一不是自力更生。路固然走得艱難,但也有張連偉、梁文沖等成功典范。可自從項目被納入“奧運爭光計劃”后,中高協開始了“大整頓”,將有潛力、有實力的球員紛紛納入舉國體制。國家隊的理想是:在2016年,中國的奧運會高爾夫球員都是國家隊培養出的。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中高協不僅力挺曾在業余國家隊呆了四年的張新軍,更花心思把職業路越走越順的梁文沖招至麾下。在張小寧看來:“集中優勢力量才能打出勝仗。”
在觀瀾湖,中高協希望借助世界杯的平臺來展示正規軍的優勢資源,但在職業國家隊模式尚未完全令人信服的當下,這種展示首先是一種考驗。
(編輯: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