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新春走基層

    記者新春走基層:海口龍塘村恢復生產重添新綠
    編輯:黃尉 作者:史莎 發布時間:2011-01-27 13:36
      

      “記者走基層”,第二站來到了海口地區受災最嚴重的龍塘鎮。兩個月未見,龍塘鎮已經從一片深達十幾米的澤國中徹底“浮”了出來。盡管看起來還有些荒蕪凌亂,但在政府部門和村民們的齊心努力下,她正在慢慢愈合洪災造成的創傷,不少村民也已經在收拾干凈的家門上張貼了春聯和福紙,盼望能喜慶地度過第一個新年。

      水下村莊沉沒45天終見天日

      龍塘鎮由于地勢低洼,在去年十月份的兩輪暴雨后,水位急劇暴漲又難以外排,浸水深度一度達到10幾米,由龍塘鎮變成了龍“溏”鎮。其中龍新村委會、文道村委會和龍光村委會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村莊都沉入水中。在一片澤國中,這片原先長滿荔枝、菠蘿蜜和大榕樹的美麗村莊一下子變得完全無從辨認。

      由于羊山地區多為石質地層,排洪河溝的挖掘幾乎是一項“愚公移山”的工程,在動用了十余臺重型機械車,作業近20天后,才挖出了一條4、5公里長的大溝渠。歷經一個半月的排除積水,這片村莊才終于得以重見天日。

      村民積極建設家園

      經過清理和消毒,退水后的村莊沒有了之前的臟亂,但由于浸泡時間太長,裸露出來的田地顯得有些荒蕪凌亂,記者一路開車前行,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婦女在路兩邊的田里清理被水淹死的農作物。

      在龍光村委會,田地上到處是剛剛犁過的痕跡,一位正在種木薯的大姐說,現在生活方面已經差不多都安排妥了,對農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趕快把生產恢復過來,她要趕在春節前把木薯種下去,這樣到明年這個時候就能收獲了。

      而在龍光村委會的多賢村,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新景象,多數村民家的房前屋后都由原來的爛泥地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小菜畦,上海青、地瓜葉、甘蔗苗等,將這片曾經被浸泡得一片狼籍的村莊點綴得生機勃勃。村民家中的水電燃氣等也正常使用。

      在村民曾慶英家,除了墻上的水痕,家中布置井井有條。而兩個月前記者第一次采訪多賢村時,他的家還被積水包圍。不巧的是,記者今天沒能見上曾慶英,曾的妻子樂呵呵把原因告訴了我們。原來,自家中生活恢復后,曾慶英就和村里的其他男子陸續外出打工了。

      地稅局對口援建換新顏

      在多賢村的幾次采訪中,記者都會碰到一支編外建設隊伍,他們是海口市地稅局的工作人員。這次災后重建工作中,海口地稅局被海口市委市政府安排為多賢村的對口援建單位。對于這個任務,市地稅局領導高度重視,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局長王冀就向全局發出重要指示:必須用最快的行動去落實援建工作。

      工作人員給記者列了他們的“三段式”計劃,第一階幫助排水排除災情;第二階段是幫助村民恢復正常生活,這個計劃包括前期的通水通電,給村民配置燃氣爐灶等設備,以及后期向村民免費發放300袋蔬菜種子,向12戶特困家庭發放6000元救助款等。目前,計劃已經進行到了第三階段。

      負責具體統籌協調工作的海口地稅局副調研員陳勇指著正在建造中的村文化室說,第三階段的計劃其實可以算是“錦上添花”,除了修整進村道路,還有文化室、文化廣場、燈光球場及老人活動中心的建設。“這些設施會在1月底前全部完工投入使用,讓村民能夠歡歡喜喜地在一個新的環境里過個好年。”

      村民吐露心聲期盼修排洪溝

      沒了積水,生產生活也慢慢在恢復,受災時的恐慌心理已然成為記憶,但村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會不時地表達一個渴望,那就是希望政府能盡快幫他們修好排洪設施。而據記者了解,目前這一項工作仍在預算規劃階段,何時能落實到位,還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復。但愿老百姓的這個愿望可以在新年里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