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煙花爆竹銷量大減。 記者 楊杰 攝
海口網1月24日消息(記者 楊杰 實習生 王曼)每年春節臨近,海口各個煙花爆竹銷售點都會迎來“滿堂紅”,然而今年海口煙花爆竹市場銷售情況并不樂觀。23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府城、東湖等地的傳統煙花爆竹專賣點,看到前來買煙花爆竹的人并不多,“今年買爆竹的人很少,生意很冷清。”多位店家無奈地表示“明年再這樣就不賣了”。與此同時,市民就“春節應不應禁鞭炮”看法不一,反對者表示,過年不放炮,春節的“魂”沒了;而贊同者認為,無環境污染、無受傷隱患,何樂而不為?
市場走訪:銷量大減,降幅三成
“春節快到了,至目前我們的煙花爆竹銷售額才1萬多元,往年都能賣到六七萬,今年銷量比去年下降了30%。往年,有很多大客戶會一次購買5000元左右的煙花爆竹,但是今年還沒有大客戶上門,大多都是周邊的居民少量購買。”府城新城路花炮銷售點老板說,今年各地都在強調節儉過大年,另外,政府規定公款不能購買煙花爆竹也成為銷售量下降的因素。
府城三公里是海口市煙花爆竹的大批發點。記者23日上午11點在現場看到,盡管距離除夕只有一周時間,但來購買煙花爆竹的顧客寥寥無幾。“我們店在這營業已經13年了,往年我們臘月十八就開始營業了,今年卻推遲到今天才開始營業。”一位工作人員說,今年A、B級的大型煙花爆竹銷量大幅減少,售出的大多是C級以下的小花炮。“煙花爆竹開售一周了,店里銷售額還不足3000元錢,平均一天才400多元。”一位店主說。
記者獲悉,今年的煙花爆竹包裝和往年都不一樣,每一個包裝上面都印有條形碼,是為了職能主管部門更好地加強監管,控制貨源的銷售流向。
傳統族:過年“禁炮”,年味漸褪
“您覺得過年應該燃放煙花爆竹嗎?”記者23日在街頭隨機采訪。有市民表示放花炮是春節傳統的文化,是不可取代的。“春節本身就是一個喜慶熱鬧的節日,有煙花爆竹才有過年的味道和氣氛。”
記者注意到,贊成“放炮才算過年”的市民,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年人。在他們的印象中,“嘣”地一聲,一個煙花從天而過,才有一點過年的味道。
“海口對燃放煙花爆竹管理也比較嚴,感覺年味有些消褪。”在海口工作生活了7年的市民張顯東說。
“燃放煙花爆竹其實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一種年俗,一種傳統,如果過年禁放感覺有些遺憾。”一些市民表示。
禁放族:無炮無煙,清新過年
受訪中,也有很多市民堅持“無炮無煙,輕松過年”的觀點。“一掛5000響的鞭炮最便宜也在30元上下,與其花幾百元看煙花爆竹的‘曇花一現’,不如用來親朋聚餐或發壓歲錢。”
在市人民醫院工作的林昆告訴記者,煙花爆竹確實弊大于利,燃放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對人的呼吸道及眼睛都有刺激作用。“醫院的五官科和外科,以前在過年期間是最為忙碌的,每天至少有十多起因為燃放煙花爆竹不當而受傷送醫的。”
“禁放族”市民認為,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空氣,飛揚的紙屑、煙塵落在地面上,還會影響清潔衛生。
“如今很多省市都在報道霧霾天氣如何嚴重,PM2.5如何‘爆表’,惟有海口依舊保持‘一方凈土’鮮受霧霾影響。”很多市民認為,春節期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來到海口,一是越冬,二來為了專程體驗“新鮮空氣”。假如春節期間大肆燃放鞭炮,海口的空氣質量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新潮族:低碳過年,別樣年味
“過年放炮確實是傳統民俗之一,但傳承傳統不等于放大陋習。”受訪中很多市民認為,燃放鞭炮確實弊大于利,空氣污染、噪聲擾民甚至火災頻發等問題此消彼長,有人甚至攀比炫耀,傳統民俗將不可避免淪為陋習。“過年放鞭炮不過是圖個喜慶,犯不上既污染環境又傷人。餃子、春晚、守歲等都是傳統民俗,并非只有鞭炮能代表過年。”
即使沒有鞭炮相伴,有很多新穎環保的方式也可以傳承過年的文化。“很多朋友都在用微博拜年,一條微博就可以頂上100條祝福短信,發出去后人人都能看見。”市民齊先生說,有些朋友在微博還打出了對對聯和猜燈謎等互動游戲,有的還上傳了FLASH過節動畫,朋友們可以通過點擊鼠標來感受紅紅火火的“爆竹聲”。
另外,不少市民盤點著如何過一個低碳新年,為海口創建“綠色城市”做貢獻。市民周啟表示,春節期間哪怕是少開一天車,都是在為低碳生活努力。
?
?
?
?
相關鏈接
節日煙花爆竹多 提醒:市民離家時要關門窗防飛來火種百萬網友發起“拒絕煙花爆竹”活動
春節煙花爆竹 不能一“禁”了之
江西撫州一煙花爆竹廠發生爆炸 造成1死1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