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九洲江口,有很多紅樹林,我們當地叫海欖樹。站立海欖林間,晨眺江花,晚賞落霞,何等愜意!江海口灘涂的紅樹林,棲息著沙渚的鶴群,云水間飛翔的海鷗,襯托著藍天白云,又是一幅多么美的畫圖!所以江口風光最大亮點,就是紅樹林!
說到海欖紅樹林,我曾在《海欖的懷念》一文中作過描述,那神秘情景一直留在記憶深處:一棵緊挨一棵的海欖樹,層層疊疊,遮天蔽日,葉間篩下的光斑變換著離奇的幻影。白白的欖花兒散發著清雅的芳香,海鳥兒在林間咻咻啼鳴。那些橫行驕傲的螃蟹在樹頭打著一個個十分講究的洞,小鐵鉤一探便可俘獲;攀附在樹樁上的牡蠣,用小槌子一敲,鮮亮的肉便露了出來;若拿把魚繳伸進水漬漬的水凼去撈一下,就能得到一群鮮蹦活跳的小魚蝦;一點也不怕人的蟛蜞和鍘刀蟹在悠然嬉戲;如若發現前面有兩行密而成路的腳印,追覓而去便可得到滿意的收獲——一雙無可逃遁的鱟。海欖林里,簡直就是海邊頑童的樂園和天堂!
故鄉人對海欖紅樹林是十分珍惜的。他們忘不了饑荒年代,海欖可以當做柴火,牛角形的果實可以磨粉做成糍粑充饑。更可親可敬的是,紅樹林總是在充當衛士的角色,做著無私的奉獻:綠化海岸,凈化海水;阻浪擋潮,拱衛堤壩;棲息候鳥,詩化家園。每當海欖花開時節,林子芳香飄逸,蜂兒在林間嗡嗡飛舞,樂煞了蜂農。蜂農在海岸河灘安營扎寨,釀造的海欖蜜堪與荔枝蜜媲美……
海欖紅樹林,無疑成了江口漁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特別是近幾年引進了速生快長的新品種,多了樹冠高大、婆娑多姿的孟加拉紅樹林加盟為伍。海岸綠化更顯出層次,更有立體感,海岸風光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每次返鄉,我總愛到海欖林一帶走走,有時還約弟弟開他的泡沫船,零距離去接觸海欖林,去那里尋找野趣和詩意,樂不思歸。
紅樹林在家鄉是有傳說的,都跟海龍王有關。一說海龍王百歲壽辰,喜極多飲了幾杯,醉倒海灘后反胃吐出一顆果核,結果灘涂冒出一片枝繁葉茂的紅樹林來。又說海龍王晚女青青,被沿海百姓修筑海堤的精神所感動,拔下幾根青絲插在灘涂上,很快長出一株株紅樹林。還有一個傳說,說蘇東坡從海南返鄉,途經西岸,見沿海田園飽受狂風惡潮襲擊,于是將儋耳友人贈送的紅樹林種子植于灘涂上,為百姓排憂解難造福……
江海口紅樹林挺拔健美。它扎根江海岸深處,在霜寒中發育,在風浪里成長。它那輕靈神韻,磅礴氣度,讓人目睹便頓生一種豪邁之情。2007年,一批藝術家先后踏訪九洲江口,他們看好江口自然生態,尤其聚焦紅樹林。他們造訪的久漁管區,從村口到江口,有100多畝連片的海欖紅樹林。到了那里,他們個個歡欣雀躍,乘舟暢游江口,穿行于紅樹林間。當一股股新鮮氣息撲面而來,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充滿詩意,活脫起來,一下子觸動了靈感,產生了創作沖動。
藝術家們取材江海口風情,創作了不少作品。與紅樹林有關的散文作品、詩歌作品、畫家的獨特視角作品、攝影家的精彩瞬間作品,都充滿濃郁的江海口韻味。其中碧海銀沙網站“圖讀湛江”團隊攝制的一輯海欖聚焦,尤為養眼:灘涂上的、江堤邊的、河巖下的、港汊里的,以及村頭巷尾、屋前屋后的海欖,千姿百態,生機勃發,偉岸挺拔。在我眼中,它們都幻化成了北部灣漁夫的形象,令人產生敬畏。
紅樹林越來越備受關注和重視,人們正在籌劃利用這種旅游資源大做文章。2021年12月,一個名為“江口古鎮漁村振興研討會”,在久受埇村一艘游輪上舉行。參會的30多位專家學者,分別來自廣州、香港、湛江。他們乘坐的“九州灣8號”游輪,乘潮在江口海面轉了一圈,然后沿著往日古商埠的黃金水道抵達安鋪的文閣塔。江水潺潺,清風習習,兩岸的景色令他們驚嘆不絕:河畔紅樹林,蒼翠蔥蘢;江面鷗鷺,繞著林子,繞著船舷,近距離在眼前飛舞。專家們個個樂不可支,紛紛舞動手機,搶拍這難得的奇觀美景。
滔滔九洲江水川流不息,流過江口匯入浩浩北部灣。生機勃勃的海欖紅樹林,在這河流和海洋交匯的地方,正展示著別樣的風采。
如今,我常常憶起故鄉海欖紅樹林的不同凡響,它們與江海口共情共舞,它們既是沿海家園的守護者,又是和平盛世、江口振興的見證者。我期待著,“江口森林公園”“海上牧歌”都由構想變成現實。到那個時候,展望江海口,人與大自然更加和諧相處,綠水青山都成了金山銀山,融入北部灣經濟圈的故鄉的江口紅樹林,形象定然更高大、更偉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