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分享:0

    《心里》第二期:網癮怎么來?如何去?

      直播時間:2015年12月14日

      直播內容:在網上游戲,在網上沉迷,未成年人網癮怎么來?如何去?未成年人網癮有哪些表現和危害?

    海口市政協委員視察網吧

    12月12日晚,海口市政協主席韓美帶領市政協委員視察我市主城區部分小網吧“雙創”管理工作。經視察發現,視察的網吧中環境總體較好。【詳細】

    海口市政協委員視察網吧

    12月12日晚,海口市政協主席韓美帶領市政協委員視察我市主城區部分小網吧“雙創”管理工作。經視察發現,視察的網吧中環境總體較好。【詳細】

    《心里》第二期:網癮怎么來?如何去?

    ????[2015-12-14 16:10]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由海口市文明辦和海口網聯合主辦的海南省首家網絡心理互動平臺——《心里》,今天我們很榮幸請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娟做客現場,與我們進行交流。李老師,您好。

    ?????[2015-12-14 16:10]李娟:主持人,你好!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

    ?????[2015-12-14 16:11]主持人:現在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

    ????我們知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潮流,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的。未成年人作為互聯網的完全體驗者,他們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甚至娛樂生活也在互聯網上解決。然而自控能力并不強的他們在接觸網絡之后,有一部分成為了"網癮少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李老師您對這種現象怎么看呢?

    ????[2015-12-14 16:12]李娟:我覺得是這樣的,對所有的未成年人來說,上網的行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參與網絡的心態是不是健全的,心態健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如你剛才提到的,他的自控力夠不夠,屬于他的自控力不夠好,心態不夠好的話,一旦上網,我們要求不要求他都沒有用,他一定會被影響。就算是沒有上網,也可能有其他的癮,有可能是毒癮,所以,我們可能要考慮的是他的心態。

    ????[2015-12-14 16:13]主持人:網癮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呢?

    ????[2015-12-14 16:14]李娟:我看到一個報道,用時間的界定考量網癮的特征,要求每個星期38一42個小時,只要超過這個范圍都定為網癮。考慮到現在的人的工作情況,像一些大學生,學習的選課上都用網絡操作,我也有看到一個新聞,有一個女孩子被哈佛提前錄取,她編程編得特別棒,我想她在網絡上花費時間是很好的。所以,不能很簡單的界定這個問題。我們要看幾個特征,一是考量的方面,首先是情緒,當一個人長時間上網之后,他的情緒是否正常,如果產生了過分的興奮、低落或者是超出正常的焦慮的情況,可能我們就要考慮有網癮的客觀性。這是第一個特征。

    ????第二個特征,要考慮的是人際關系的問題,除了上網之外,人際關系是不是正常的,能否跟同齡交友,能不能跟家人互動。

    ????第三個特征,社會功能。也就是他的一些行為,他的學習能不能進行,還有日常衛生的管理是不是正常,這些方面都是考慮到有沒有網癮的特征。

    ????[2015-12-14 16:15]主持人:對網癮的判斷不單單是從花費多少時間在網上來判斷,還有情緒和人際交往以及社會功能綜合方面。網癮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很難理解的,人們不能理解為什么會迷失在這樣的虛擬的網絡世界中。

    ????[2015-12-14 16:16]李娟:這個原因是很多的,就像我們很多人都說過未成年人網癮是特別難干預和解決的問題,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把干預的焦點放在行為的本身上,我們可能禁止他上網,或者是把家里網絡拆了。但是,我們知道網癮背后是有動機的,這個動機我們要發現、識別,并且化解,才有可能改善行為。這個動機對不同的孩子來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單純的針對行為是沒有用的,因為每個孩子不同,有的像你剛才說的,可能由于他承受的壓力,他想逃避一些壓力,比如說學業的壓力。我們成年人有工作壓力的時候,我們會跟朋友聊天,可以唱唱歌,喝點小酒,做運動,但是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現在他們從早到晚學習的時間過于長了,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這些能夠調節或者減壓的活動,可能對他們來說,網絡是一個減壓的方式。這是一種。

    ????還有一種,社會現實的人際交往是比較困難的,有些未成年人由于內向或者是缺乏人際交往的技能,就選擇通過網絡進行交往。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就不追溯了。

    ????[2015-12-14 16:18]主持人:孩子雖然被稱為網癮少年,但是心理動機是不一致的,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網癮是很可怕的,對于自控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這怎么說呢?

    ????[2015-12-14 16:18]李娟:人生觀決定了孩子今后的走向,如果沒有通過正常的途徑建立一個良好的人生的價值觀,有可能按照從網絡中吸取到的有偏差的人生價值觀走一條偏差的路。現在網絡上有負面的東西在傳遞,從新聞的角度來講,負面的新聞是容易抓人的眼球,包括家長和未成年人都說,怎么現在這么多的負面新聞,社會怎么這么黑暗,有很多東西會影響到價值觀。但是你要想想,所謂新聞是在正常生活中出現的概率很少的才能稱為新聞,如果天天沉醉在這里面就會被這些少數所影響。這些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影響。

    ????[2015-12-14 16:19]主持人:人生觀形成之中,聚焦非常負面的內容,未成年人就往一個負面的方向傾斜,他們的人生觀變得更加的偏執。

    ????[2015-12-14 16:19]李娟:對呀,一是偏執,二是關注點往悲觀的視角傾斜。

    ????[2015-12-14 16:19]主持人:有一些網癮少年認為,他們上網沒有脫離現實的世界,也不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避,但是網絡交往和真實的人際交往有什么不同的呢?

    ????[2015-12-14 16:20]李娟:人際有虛擬溝通和現實溝通,現實溝通是我們面對面的,有人際互動的,我們可以看到彼此的眼神、神態、肢體動作,通過網絡工具進行溝通的方式是虛擬溝通,但是,有一種是特殊的溝通。就是你通過網絡的手段和途徑,跟你認識和熟悉的人溝通,這也是一種現實溝通。

    ????比如說我們使用微信和熟悉的人之間的交往,有的時候也用網絡工具進行,這些都是現實的溝通。這些未成年人他們評估自己是現實溝通還是虛擬溝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看他在網絡溝通的過程中,他的對象都是現實中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2015-12-14 16:21]主持人:未成年人過多的參與虛擬的溝通對他們造成什么影響?

    ????[2015-12-14 16:21]李娟:他們溝通互動的能力在現實中不斷的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不斷的沉醉在虛擬中,缺乏了現實溝通的體驗,以后他成年了以后,現實溝通的能力也是弱的。

    ????[2015-12-14 16:22]主持人:過于沉迷于虛擬溝通了以后,現實溝通能力會減弱,也有可能與現實脫節。

    ????[2015-12-14 16:22]李娟:是的。

    ????[2015-12-14 16:23]主持人:現在移動互聯網也是非常發達的,手機或是ipad等電子產品成為每個人甚至每個孩子的生活必需品,“手機癮”“低頭族”也可以稱之為一種變相的網癮,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一種現象?

    ????[2015-12-14 16:23]李娟:我覺得是這樣的,本身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這些電子產品不是必需品,可能是很多成年人的必需品,但是不是孩子。我看到我身邊的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有孩子的需求,會拉著父母陪他一起玩,關注他。但是,父母在快節奏的社會中缺乏耐心,孩子在玩時,有可能父母在玩手機。這種現象很常見。孩子看到父母在玩手機,覺得很有意思,就會被父母的行為干擾,自己也關注了電子產品。再說父母沒有形成榜樣,父母沒有參與現實的體驗,再加上現在的電子產品中設置了很多能夠抓住未成年人心里的東西。

    ?????[2015-12-14 16:23]主持人:就是一些防沉迷的系統沒有完善,就是吸引你更加耗費在它身上的時間的設計,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更容易陷進去。

    ????[2015-12-14 16:24]李娟:對,本身科技的發展,網絡迅速的發展,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屏蔽對我們不好的影響,這是很重要的。

    ????[2015-12-14 16:24]主持人:未成年人現在缺乏的是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

    ????[2015-12-14 16:24]李娟:所以需要成年人在這個時候幫助未成年人辨別。

    ????[2015-12-14 16:24]主持人:由此看來,網絡和現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化網絡迅速發展的當今,網絡是一種很方便的工具,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然而他們沒有合理運用網絡工具的辨別能力,一味沉迷于網絡會對整個家庭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他們在互聯網世界中不迷失方向?

    ????[2015-12-14 16:25]李娟:孩子六七歲以前,主要的交往對象是父母,如果父母能夠有充足的時間跟孩子互動交往,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會很多現實溝通的技能。到了小學階段,可以利用這些技能跟同伴進行交往。一步一步到初中、高中,這個能力延續下去,在現實中有這樣的能力,就不至于通過虛擬溝通進行互動。這是一個方面。

    ????再一個方面,很多孩子沉迷于網絡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信心,我問過很多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差,沒有自信,問他什么時候有自信,他說玩游戲的時候,玩游戲特別棒,可以玩到通關。他說起這個來眉飛色舞,如何在孩子的生活中幫助他建立自信心或者成就感,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手段。

    ????[2015-12-14 16:26]主持人:家長要多陪陪孩子,在虛擬溝通中尋找關愛的感覺,通過一些合理的交往支持他們更好的把互聯網和現實世界區分開。

    ????[2015-12-14 16:26]李娟:也可以引導性的陪孩子一起參與一些網絡互動,就是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網絡,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學英語背單詞,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學習英語的快捷便捷的工具,家長引導這些孩子往這里走的時候,孩子會盡可能的往這里走。家長一味的禁止,這個東西不能上,會有網癮,這樣會讓孩子有探索獵奇的心理。

    ????[2015-12-14 16:27]主持人:你越不讓他看,他越想看,孩子的心理還不夠成熟。

    ????[2015-12-14 16:27]李娟:你禁止他,他沒有接觸這個東西會很好奇,但是你手把手的帶著他上,而且只帶他觀察或者是參與一些正常的、有利的網絡環境,他可能覺得這個東西是這樣的,我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但是完全不讓他上的話,辨別力就會缺失了。

    ????[2015-12-14 16:27]主持人:之前我們提到家庭在網癮校正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學校為在幫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觀上能做什么呢?

    ????[2015-12-14 16:28]李娟:我覺得在戒除網癮方面學校很難有特別明顯的效果,但是在預防上,我覺得是可以有的。我記得我當初在高中的時候,學校有一個暑假組織了網絡夏令營,那個時候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特別稀少的東西,學校組織網絡下夏令營了以后,各方面表現很優秀的人才能參加網絡夏令營,有專門的老師帶著我們遨游英特網,這是很正確的。首先,你參與網絡的活動,本身要達到足夠的品質或者是學習成績才可以做的,這是很好的事,會給學生造成這樣的暗示。再就是不要過分的宣揚網絡是不好的,有很多人,尤其是到了未成年人、初中高中自己的辨別能力是有一些的,也能夠評判好壞的思維。你一味的宣揚網絡是不好的時候,他有辨別,你們老師、校長拿著手機上網,你們很多工作都是通過網絡進行,你們還告訴我們網絡是不好的,是壞的,他們是沒有辦法相信的。所以,學校的教育中,給學生正反兩各方面的時候,會更相信你們說的話。

    ????[2015-12-14 16:29]主持人:學校在未成年人樹立網絡觀的時候雙管齊下,給未成年人一個正確的引導,是這樣嗎?

    ????[2015-12-14 16:29]李娟:對。

    ????[2015-12-14 16:29主持人:那么,對于社會而言,如何幫助未成年人將注意力從網絡上轉移到現實的社會中?您有什么樣的建議嗎?

    ????[2015-12-14 16:30]李娟:對于社會來說,這個太廣泛了,我們沒有辦法要求全社會做出什么舉措,但是可以從每個人自身做起,每個人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單元,每個人做得越來越好的時候,社會的環境會發生變化。我們個人可以做什么,第一,我們自己多參與到現實溝通和互動中,不是沉迷于手機,不是成為"低頭族",我看到一些照片,地鐵站或者是公交所有的人都在低著頭,這是社會的普遍現象。

    ????第二,我們常常看到,在一些聚會、聚餐上,每個人拿著一個手機,各自低頭看自己的手機,跟自己的手機互動,飯菜上來了先拿手機拍照,彼此沒有互動和交流的。一些飯局有這樣的要求,手機放在中間,你的手機響了也不能接。這是一個互動。有一些飯店和咖啡館說放下你的手機,看看你身邊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的。

    ????再就是現在社會的節奏發展太快了,我們傾向于一些快節奏的生活,包括快節奏的吸收一些新聞、片段式的信息、知識,我們都是通過網絡吸收的,我們其實可以試著放下手機、放下網絡,通過一個比較傳統的方式,比如說閱讀,帶著孩子去圖書館,通過傳統的方式,花大片段的時間學習系統的知識,這是一個方式。再就是參與自然的外界活動體驗,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

    ????[2015-12-14 16:33]主持人:今天跟李老師聊了這么久,我們知道了孩子有網癮并不是他們自己放縱的后果,互聯網有利也有弊,而未成年人作為新的一代,不應過早地將時間精力都放在打游戲玩電腦上,整個家庭、學校、社會都應當對他們關愛與理解,用認同的心去接納他們進入現實世界這個大圈子,讓他們在現實中真實地成長。感謝大家收看這一期的《心里》,感謝李老師,感謝各位網友,我們下期再見!

    ?

    • 微博互動
    • 網友留言
    手機號: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