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7日消息(記者伍鳳妹)居家是否需要戴口罩?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防護?6日,海南發布新冠肺炎防護指南,回應社會關切。
一、廣大群眾出入公共場所時,要戴醫用外科口罩(遇污染隨時更換),在口罩緊缺時,普通口罩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勤洗手;居家不需要戴口罩。
二、醫務人員在機場、車站、碼頭、路口進行衛生檢疫時,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醫用外科口罩(遇污染隨時更換);需要接觸患者時,加戴乳膠手套,加強手衛生(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進行消毒);開展發熱可疑病例的進一步排查、流行病學調查時,要采取二級防護,如測體溫等一米以內近距離接觸,戴工作帽、戴醫用防護口罩(N95,每次佩戴應進行密合性檢查)、護目鏡或面罩、手套、穿防護服或隔離衣、鞋套;開展臨床救治時,要采取二級防護,如果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時,在二級防護的基礎上,將防護口罩和護目鏡換成面罩或全面罩型呼吸防護器或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系統。
三、公安民警在機場、車站、碼頭、路口設卡檢查或在執勤點執勤時,要戴醫用外科口罩(遇污染隨時更換),加強手衛生(肥皂和流水洗手或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手);需要接觸發燒人員時,加戴乳膠手套,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配合開展入戶追蹤調查時,要戴醫用外科口罩(遇污染隨時更換);與監測對象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加強手衛生(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進行消毒)。
四、基層干部、網格員配合開展入戶追蹤調查時,要戴醫用外科口罩(遇污染隨時更換);與監測對象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加強手衛生(肥皂和流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進行消毒);發現武漢來瓊的發熱可疑病例時,聯系就近具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轉送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