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制定了核酸檢測、風險區劃定及管控、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等4個技術性文件。在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基礎上,更加明確科學精準防控。


    實時播報                         

    【疫情動態】得知“10混1”初篩陽性后該怎么做?專家這樣說

    2022-12-02 11:13

    得知“10混1”初篩陽性后該怎么做?專家這樣說】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制定了核酸檢測、風險區劃定及管控、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等4個技術性文件。在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基礎上,更加明確科學精準防控。

    “10混1”陽性后應該怎么做?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期間,共同居住人也需要居家隔離嗎?疫情期間醫院就診需要注意什么……針對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央視新聞專訪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得知“10混1”初篩陽性后,應該怎么做?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工作人員發現“10混1”初篩陽性后,要立即通知相關人員落實就地隔離管理,并配合上門核酸檢測。所有混管陽性人員需采集鼻咽拭子標本進行復核,如果復核結果均為陰性,要立即對相關管控人員解除管控;如果核酸結果發現有陽性,要及時將相關陽性感染者進行隔離觀察或救治,同時要進行風險研判,對判定的密接人員進行追蹤管理。

    被通知“10混1”初篩陽性的人員,首先不要恐慌,要做好個人防護。如果在家中,盡量選擇待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同時盡量避免與家里人接觸,等待相關人員上門進行采樣復核。

    密切接觸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共同居住人要怎么做?

    常昭瑞表示,居家隔離人員的家人及其陪護人也要采取居家隔離管理的相關措施:

    居家隔離管理期間要嚴格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如果遇到需要就醫等特殊必須外出的情況,一定要經過社區同意并做好防護,專人專車落實閉環管理。

    共同居住人應盡量避免去隔離人員居住的房間,避免共用衛生間和生活用品。如果要與居家隔離人員進行直接接觸或處理其污染物,一定要做好防護,及時對雙手進行消毒或清潔。

    有基礎性疾病、老年群體等重癥高風險人群,盡量不要作為居家隔離人員的看護人。

    image.png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疫情期間去醫院就診,需要注意什么?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楊汀介紹,疫情期間,居民去醫院就診要注意以下幾點:

    建議佩戴N95口罩,如果沒有N95口罩,也可以佩戴普通醫用外科口罩。口罩要定期更換且不要佩戴雙層口罩,增加層數不一定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可能因密閉不好,增加感染風險。

    勤洗手。特別是進出電梯、房間,按鍵、開門時有碰觸,建議用手消液洗手。

    保持一定距離,候診時隔開就坐,不要在門口聚集。

    發熱患者首診去發熱門診,可以快速檢測、初步鑒別診斷。如果單純開藥,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或線上平臺購藥;如果是疾病穩定狀態,在疫情時期可以根據醫生建議適當延長隨訪時間;如果是急危重癥情況,可以到急診救治,以免耽誤救治時機。

    返回家中一定要在流水的情況下洗手,不建議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水噴灑全身,可能會因刺激性味道誘發呼吸道不適。

    個人應該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對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時戴好口罩、常通風、不聚集。均衡營養,適當休息,合理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病毒高發季節,建議老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兒童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

    慢性基礎疾病患者要按照醫囑堅持用藥,不要擅自停藥,防止疾病的急性加重。在氣溫驟降等惡劣天氣時,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盡量減少外出。

    如果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不適,一定不要帶病上班,要做好健康監測,不要亂用抗生素,也不鼓勵囤藥。如果遇到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兒童等高危人群出現持續高燒不退、呼吸困難、厭食、精神萎靡不振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疾病加重。

    image.png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來源: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作者:] [編輯:謝昀惠]

    海口網出品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