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疾控專家解讀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應接盡接 很有必要
近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研究制定了《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老年人新冠疫苗第一劑次加強免疫與全程接種時間間隔調整為3個月以上,這一調整用意何在?對于保護老年人群有什么作用?為此我省疾控專家進行了解讀。
問:為什么現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省疾控專家:目前我省60歲及以上人群第一劑疫苗接種率91.43%。新冠病毒全人群易感,老年人感染后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顯著高于年輕人群。加之老年人中患有基礎性疾病的比例較高,感染后出現重癥和死亡的風險進一步上升。國內一些地區疫情調查數據也進一步證明,死亡人群中75%至95%未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特別是接種加強針后對重癥和死亡的保護效果超過90%。
從國內外數據來看,3劑次新冠病毒疫苗對于老年人新冠肺炎重癥和死亡預防有較好的效果。所以在疫情防控關鍵階段,要求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
問:近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研究制定了《方案》,將老年人新冠疫苗第一劑次加強免疫與全程接種時間間隔調整為3個月以上,這一調整用意何在?對于保護老年人群有什么作用?
省疾控專家:將加強免疫接種時間間隔調整為3個月以上,主要目的是盡快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加強免疫接種率,增加對新冠肺炎重癥和死亡的預防效果。這一調整一是由于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亟需提升,縮短間隔時間能進一步降低老年人感染后的重癥和死亡風險;二是國內研究數據顯示,在完成基礎免疫3個月后或6個月后進行加強免疫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大體相當;三是目前多數國家和地區已將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時間間隔調整為3個月至6個月;四是境內外臨床試驗和真實世界研究顯示,完成基礎免疫3個月后或6個月后進行第一劑加強免疫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問:高齡老人大多患有基礎疾病,且認為自己和家人平時不外出就沒有感染風險,擔心接種疫苗會影響自身基礎疾病。這樣的顧慮,能否解答?
省疾控專家:老年人不出門,可能其本身疾病較重,身體抵抗能力更弱,更需要重點防護;老年人雖很少出門,但家人、探訪人員和照顧人員都有感染的可能,家人往往放松警惕,存在將病毒傳染給老年人的風險。所以,老年朋友千萬不能有僥幸心理,應盡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從目前的數據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不高于其他疫苗,且不良反應80%以上為一般反應,主要為局部疼痛、紅腫、硬結,以及一過性發熱、乏力等癥狀。我們分析監測系統的數據,并沒有發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后對老年人慢性病病情有影響。
問: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患者很多都是輕癥,老年人群還有必要打疫苗嗎?
省疾控專家:老年人有很大比例具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機體免疫力下降,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弱,一旦感染病毒則面臨風險更高、癥狀更重、治療更難等系列問題,導致引起重癥和死亡的風險很高;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比例較高,而這些基礎性疾病是引發重癥和死亡的危險因素。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原有慢性疾病的癥狀更嚴重或更容易出現合并癥。因此老年人更有必要接種新冠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