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優化防控不是完全放開 更不是被動放開】央視網消息:和此前發布實施的20條優化防控措施相比,新出臺的10條措施做了更進一步的優化,梁萬年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的優化完善既不是放松和完全放開,更不是被動的放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我們的優化完善不是被動的,我們的優化完善不是放松,更不是完全放開、放之不管,而是為了更加科學、更加主動、更加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更好地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更使我們的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有韌性、更能夠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其實一個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完善優化和調整,是要基于多種因素考慮,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僅僅是衛生健康系統這一個部門的事情,它牽涉到方方面面,牽涉到多個利益的主體。如何有效平衡各個方面的關系,特別是平衡好疫情的態勢和趨勢、病毒的毒性和致病力以及我們人群的免疫力、衛生健康系統專業的救治和防控能力等要素,需要綜合研判來做出一個最佳的選擇。
梁萬年介紹,從防控的理念上看,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始終考慮的是三角的模型,一方面,如何來看待和認識病毒的致病性、流行特征,這幾年通過科學研究總結國內外的防控經驗和科研成效,我們對病毒的認識在加深。第二個方面就是人群和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人群的健康素養、免疫屏障的建立,衛生系統的醫療救治能力,防控專業力量的布局和物質準備。如果這兩個方面能夠相平衡,就處在一種比較好的狀態。如果不能形成有效平衡,社會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就要實施,比如說對傳染源的隔離和管理,傳播途徑的切斷等,具體措施施加的頻度、邏輯順序,需要根據對疾病的認識和防控能力實行有效地調整和優化,這就要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始終要在這三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我想,中國三年來所做的實踐和我們的科學研究,在借鑒國際上的一些做法,特別是結合中國的情況,進行持續的優化完善,它將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今后這項工作還會持續不斷來開展。我想這種小步走、不停步,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有效平衡防控應急的措施和保障老百姓正常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來保證正常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