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情防控政策應該達成一些共識】對疫情防控政策應該達成一些共識:
近期,國家對疫情防控政策作出優化調整,這些調整背后,充分體現出國家對疫情防控的科學態度。
當然,在網絡上,面對這些調整,大家在看法上確實還有些不一致的地方。
在這種特殊時刻,對疫情防控政策還是應該達成一些必要的共識:
1、政策的優化調整符合與時俱進的要求
政府的政策調整,出發點是根據疫情的狀況,及時調整管控的措施和強度,最大限度減少病毒的感染,最大限度保障社會正常當運轉。
近三年來,我國先后印發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出臺二十條優化措施和進一步的優化措施,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
最近,“新十條”的出臺也是如此,面對社會上關于政策優化調整后感染增多的憂慮,我們還是要看到,政策的調整并不是一放了之,任由疫情肆虐傳播,這不是疫情防控政策的初衷。
出臺新的政策是根本上還是為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這應該是我們從中得出的基本結論。
2、政策的優化調整重視群眾的不同訴求
由于當前病毒本身致病率的降低,人們面對疫情不再有過度的恐懼,大家的心態與三年前疫情暴發初期是完全不同的。
在這種基本的心態下,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群眾,在疫情防控問題上,產生了不同的訴求。
家長希望孩子正常上課,職工希望迅速恢復生產,有房貸的希望抓緊開工賺錢,開飯店的希望抓緊開業彌補之前的損失……
但是也不容忽視的是,一些老年人、具有基礎疾病的群體仍希望盡可能加強防控,以保護免受病毒感染。
不同群體對待疫情防控政策的出發點和訴求,都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合理性。需要各級政府正確面對這些訴求,并且充分照顧到不同群體的訴求,最大限度的凝聚全社會的抗疫共識。
“新十條”的出臺,能夠看到,國家是在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努力在防控疫情風險、保障生產生活、滿足群眾訴求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3、當下我們應該一如既往地支持國家疫情政策
抗疫三年,我們國家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變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盡管一些地方在實際工作中發生過“層層加碼”等問題,但都得以及時糾偏,不應揪住極少數個案事件,去否定政府三年來的防疫政策和防疫成效。
實踐證明,我國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中國政府在科學防疫的基礎上,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天文數字的死亡。
我們已經經歷過最艱難的時候,當下更要團結一致,堅定相信并支持國家政策,心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不斷戰勝新的困難和挑戰。
4、對未來,我們要懷有信心和期待
回顧疫情發生以來的三年,我想中國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
未來,中國社會一定會繼續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全面奮進,我們的好日子一定還會持續。
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努力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
未來,我們要各自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工作,注重個人防護,多鍛煉提高免疫力,免除不必要的擔心與憂慮,絕大多數人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更要在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同時,各自干好自己的工作。
打敗疫情對我們的侵擾,攜手迎接勝利的曙光,共同創造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