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基層醫療機構人手不足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回應】
12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基層醫療服務保障有關情況。
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要根據疫情形勢、病情輕重、緩急程度等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強化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服務保障,及時提供咨詢指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設置,筑牢基層首診的第一道防線。
將重點人群分為三類開展健康服務
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介紹,對高齡患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類分級服務:第一類是一般人群,就是低風險的,對這類人群主要是要加強健康教育,沒有接種疫苗的,要動員他們及時接種疫苗。第二類是次重點人群,這類人群要在一級服務的基礎上,加強居家觀察,及時提供用藥指導,發現有基層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及時轉診。第三類人群主要是風險比較高的人群,年齡比較大的、80歲以上的,而且有基礎疾病的,不是很穩定,可能過去也沒有加強免疫接種,對這類人群,發現有新冠的情況,就要進行評估,根據需要及時轉到上級醫院。
國家衛健委回應基層醫療機構人手不足
有記者提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短期內面對患者就醫需求增加和職責轉變,加上可能存在醫療資源和人手不足等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否很好地應對?
對此,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表示,要為基層提供必要的設備條件,特別是要將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盒配備充足到基層,提前做好儲備。人力在短時間內培養是比較難的,短期內可通過二三級醫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層的一些做法,還可以招聘近五年來已經退休的工作人員,充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同時,要切實發揮家庭醫生作用,推進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力爭全覆蓋,確保有需求時能夠聯系到家庭醫生。此外,要積極發揮醫聯體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用,加強對成員單位發熱診室(門診)建設運行情況指導。統籌醫聯體內人員調配,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加強對基層的技術支持、培訓、指導和質控。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診室應開盡開
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介紹,要落實分級救治。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診室,應開盡開。要落實首診制,為新冠疑似癥狀患者提供診療、用藥服務。社區(村)及基層組織要廣泛開展動員宣傳,協助健康教育、就醫、購藥送藥等服務保障。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建成發熱診室(門診)1.94萬個
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介紹,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成發熱診室(門診)1.94萬個,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45%。另外,建設具有預檢分診功能的發熱哨點2.2萬個,占比是52%。
明年3月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覆蓋率將達90%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介紹,隨著新冠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完善,正在指導各地加快推進發熱診室(門診)建設,通過改擴建發熱哨點,購置預制板房等多種方式,加快提高發熱診室(門診)的設置率。我們提出,2023年3月底,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門診)要達到90%。
來源:新華社微信,綜合人民日報微信、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