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觀點PK>
    “海南島歡樂節”改名建議欠思量
    “海南島歡樂節”改名建議欠思量
    來源: 信息轉載 作者: 時間:2010-07-16 17:22

    ??? 近日,有個叫張少中的海南作家建議將“海南島歡樂節”改名為“海南國際旅游節”。由于“歡樂節”當前耗費財力而又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時附和者不少。后來,此事還引起了素來重視網上意見的衛書記的關注,要求有關領導閱研。

    ??? 盡管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但是,特色匱乏和群眾參與性差是“歡樂節”長期以來的兩個硬傷。也正因為如此,公眾要求做好內功、改造“歡樂節”的呼聲一直沒有停過。但是,改名是不是一個好建議呢?筆者深表懷疑。

    ??? 其實,10年來,“海南島歡樂節”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每一屆都有進步,在推介海南旅游、帶動海南民眾休閑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盡管這種作用與預期還有一定差距。這正是公眾要求改造,而不是廢黜“歡樂節”的原因。“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反證了公眾對“歡樂節”還是有感情的。但是怎么改,卻一直是爭論不休的事,以至于時機被一再延宕,“歡樂節”至今仍是一只“雞肋”。

    ??? “歡樂節”的弊病不是膏肓的,而是技術層面的腠理。對“歡樂節”的改造,無非就是從特色和群眾參與性兩個角度入手,可做的事情其實很多,比如能不能讓《印象·海南島》免票1天?春光椰子糖免費品嘗1天?能不能與群眾基礎廣泛的“換花節”、“黎族三月三”等海南特色民俗節日重合?能不能放寬對群眾自發表演、活動的申報表演限制?歡樂在于身心解放。這一天,能不能做到警察還是警察,但官員不是官員?能不能允許民間資本和運營模式的大量進入?

    ??? 就像企業上市一樣,能不能用“歡樂節”來對海南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休閑文化等“優質資產”進行整體包裝,讓革新的力量介入注意力市場?集思廣益,激活了“歡樂節”,也就激活了海南民俗文化的旅游市場。

    ??? 但筆者怎么也沒想到,竟然有人“病急亂投醫”,打起了改名的主意。我們知道,“歡樂節”本質上還是一個很好的牌子,它只是缺一把“火”,借力并服務于國際旅游島建設,方向是對的。但是,改名能救“歡樂節”嗎?這把“火”,絕對不可能是改名。改名的動議,也絕對不是務實的態度。

    ??? 不去想好點子,而熱衷于把“通什”改為“五指山”、把“瓊海”改為“博鰲”、把“瓊”改成“富”、把“歡樂節”改成“旅游節”的人,到底在引導一種什么樣的觀念?這是毫無價值的“腦殘”建議,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夸飾了務虛、思維枯竭和江郎才盡條件下拋出“餿主意”的消極因素。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屢屢有人要在改名的問題上出風頭?今日海南的成就,是只爭朝夕、上下一心謀發展的心血歷程,而不是因為改“瓊”為“富”的結果。不轉變觀念,不開動腦筋,不革新機制,一經改名,所謂的“歡樂節”搖身一變成“國際旅游節”,就應聲而紅火了?大抵是癡心妄想,止增笑耳。

    ??? 誰都想得到的,必定是廉價的。我們可以不知道怎么把“歡樂節”改好,但一定要知道怎么會把“歡樂節”改死。心思用在務實的正途上,海南才能好好地發展。這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也是此次“海南島歡樂節”改名風波應該帶給我們的警示。

    (編輯:王小暢)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