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3日消息? 為保障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流動,世界各國都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或將傳統法律延伸到互聯網,明確規定什么信息可以自由流動,什么信息則不能。
在韓國,1995年頒布的《電信事業法》提出對“危險通信信息”進行監管。2001年,再次頒布“不健康網站鑒定標準”和《互聯網內容過濾法令》,確立信息過濾的合法性。近年來又陸續制定了《促進信息化進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護法》、《促進信息通信網絡使用及保護信息法》等法律規定,對在互聯網上散布淫穢色情信息、污辱誹謗和損害他人名譽、反復發送可誘發恐怖或不安情緒的信息、網絡賭博、發布對青少年有害信息等行為進行刑罰或罰款。
在日本,除了《電訊事業法》、《規范互聯網服務商責任法》、《規范電子郵件法》等專項互聯網管理法令,具體界定相關違法行為、網站的責任和義務等。此外,日本還通過《刑法》、《著作權法》、《打擊毒品犯罪法》等,明確規定“違法信息”包括色情淫穢、侵權誹謗、毒品交易、詐騙等。
在新西蘭,2003年通過的《電訊(截收)法》,規定警察為開展調查科通過技術手段進入個人電腦,可對電子郵件進行過濾審查。警方根據案件調查需要,可以對單位或個人計算機信息進行調查。根據情報部門或警方要求,電訊公司、網絡服務商應向其提供相關用戶的網絡地址、登錄名及密碼、個人身份等信息。如拒絕提供,將被追究其刑事責任。(安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