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大舞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海南活動周開幕式,大型歌舞詩《海南島》演出。記者 李小崗 攝
如何將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休閑度假目的地?如何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與案例打造旅游新業態和新產品?在上海世博會海南活動周舉辦期間,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專家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業界專家為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積極獻策。
關鍵詞:主題公園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高峻:
建大型主題公園辦國際文化賽事
“我認為海南是最適合建迪斯尼樂園的地方。”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高峻教授十分看好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前景。他在接受南國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主題公園是大型投資項目,需常年大容量地接待游客。海南的氣候好,宜大力發展主題公園。比如奧蘭多作為美國最重要的度假旅游城市,有75家主題公園,主題公園業成為奧蘭多度假旅游最主要的支撐點。海南與美國佛羅里達氣候相仿,但是缺少大型的、差異化、有特色的主題公園。結合海南的實際情況,高峻教授指出,要充分利用文昌市建設中國航天發射基地和航天主題公園的契機,形成中國航天科技文化主題旅游目的地。他建議海南積極引進國內外著名的主題公園開發企業,建設若干國內、國際知名品牌的大型主題公園,為海南島休閑度假旅游發展奠定基礎。
高峻教授還建議,海南島宜大力發展健康產業,為度假療養者提供與健康相關的旅游產品,包括體檢、中醫理療、運動康復、心理輔導、宗教修習等產品,延長旅游者在海南島的逗留時間,提高旅游的附加值,樹立“國際健康島”品牌。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大力發展文化娛樂產業,可以采取“綜合娛樂”的發展模式,實行“大投資、大項目、綜合回報”的投融資策略,吸引境內外的旅游投資,形成集購物、餐飲、康體、休閑、娛樂、節慶等為一體的休閑娛樂產業集群。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國際文化賽事,利用每年圣誕至春節的黃金時期,設立海南三亞國際電影節、海南國際奢侈品博覽交易會等節慶展會,為世界各國的高端文化商務人士來海南提供適宜的平臺。海南島還可利用自身的環境和氣候優勢,在全國積極推廣并普及高爾夫球運動。加強規劃、建設一批公益性、公眾性球場,向鄰近地區國內廣大高爾夫球愛好者,特別是青少年低收費開放;積極舉辦各種賽事,有效擴大高爾夫運動。
關鍵詞:
地域文化
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
設立海南黎族
文化生態保護區
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呼喚設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國際旅游島鑄造核心競爭力。
他談到,近幾年來,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的專家、學者致力于本土文化尤其是黎族文化的研究,足跡遍及全省,研究范圍涉及文物、遺址、學術、科技、文化、教育以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取得了極其豐碩的研究成果。沉甸甸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開發建設迫切需要富有本土特色的海南原住民黎族文化的積極融入,同時黎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與弘揚將因國際旅游島建設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歷史機遇。因此,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無疑是解決國際旅游島文化內涵支撐的一個最好載體。
王健生指出,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就是劃定黎族歷史文化遺產最為豐富、密集的三亞市、五指山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東方市、樂東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為文化生態保護區,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并給予其政策、資金、人員上的扶持,從而完整、系統地保護該區域內特殊的自然環境、歷史遺跡和以活態存在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在保持原生態文化面貌的基礎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中國生態學會旅游生態委員會主任韓也良:
豐富文化產品發展大生態旅游
中國生態學會旅游生態委員會主任、安徽師大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教授韓也良寄語海南,豐富文化產品,發展大生態旅游。盡量保護現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原生態的風土民情。多用心來包裝旅游產品,豐富文化產品,提高服務質量。
“我一直提倡搞生態旅游,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應該是和諧的。海南島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不但海南人的理念很強,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也很好,有很多全國第一和世界第一,更適合打造大生態體系。”韓也良談到,當旅游成為全民向往的生活方式時,海南適宜挖掘新的旅游業態。以高科技、高文化、高智慧、高環境為基調進行旅游開發。他認為,各類產業、如漁業、林業等都可開發新的旅游業態,即使是工業,也可開發循環經濟的旅游。海南一年四季都可舉行學習研討活動,可利用冬季資源建科普教育基地。而科研、強身、文娛、感情等方面,也都可開發出新的旅游項目,實現旅游的轉型升級。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周玲強:
要深入分析國際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周玲強指出,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一般旅游目的地不同點是,要看散客的比例,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建設國際化度假旅游目的地,要比較國際游客的散客比重。三亞是海南旅游國際化的先行者,但從國外散客比重來看,依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他強調,海南風光好,但并不是唯一的,酒店設施先進,但也不是唯一的。海南最缺的是對本地文化的挖掘。而有很多旅游者都渴望體驗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這甚至是度假者最看重的東西,他們渴望走進小巷中,看看這個城市的生活。建國際化度假旅游目的地,要深入分析國際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在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區,黎錦工藝受到游客青睞。記者 李小崗 攝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主任沈祖祥:
分層打造“三自島”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主任沈祖祥教授認為,建國際旅游島的生命在于文化開發。海南是全年候旅游目的地,要突出特色,體現唯一性。他提出分層打造“三自島”的概念。其一是自然島(生態島),生態優先,科學發展,鑄就新時期生態旅游建設的典范;其二是自主島,要立足本土,注重內涵,充分發掘海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其三是自由島,使這里變成養心之地,放飛心靈之地。沈祖祥認為,創意是海南發展的靈魂,要從長遠著眼,力求打造精品,創造可持續千年的景區作品。
關鍵詞:
發展規劃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高峻:
率先打造首條
國家濱海風景道路
“做好發展規劃”是專家們最常提到的字眼。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高峻教授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獻策稱,要規劃和建設國家風景道路。特別是利用海南文昌規劃建設的“兩橋一路”項目,在我國率先按照國際風景道路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在海南島東北角建立我國首條國家濱海風景道路。完善道路的旅游配套設施,包括停車觀景點、沿途標識設置、加油站的旅游地圖供應、附近房車營地建設等,為我國的國家風景道路建設提供樣板,有力地促進自駕車旅游的發展,由此帶動汽車租賃業的發展。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周玲強:
要會講英語
微笑迎客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周玲強建議,城市和鄉村在規劃時就要考慮到為國際旅游提供硬件支撐,力爭創建國際化的窗口。街區要為國際旅游者提供適宜的消費環境。比如在桂林陽朔,街面上有很多店鋪老板會講英語,老外身處這種環境中會感到很自在。為實現旅游氛圍國際化,要提高窗口部門的服務意識,提高市民素質,從微笑的警察,到微笑的市民,到微笑的城市,到微笑的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