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又想起了網友們的爭議:教師節該不該“送禮”?筆者認為,在科學文化發展的今天,在尊師重教的今天,社會更需要我們在教師節都來向恩師“送禮”。
當然,為避免一些人的攻擊,筆者首先聲明,這里說的是恩師,而并非老師,此“送禮”也并非一般的“送禮”,從送禮人和送的禮物都有十分特殊的講究,而不是凡人眼中庸俗的送錢送物抑或吃喝宴請。
首先,必須說明教師節為什么要向恩師“送禮”?
勿需置疑,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恩師的教育與引導、關心與關愛,根本不可能得到健康成長。在學識與才能上,沒有恩師的言傳身教,我們能從浩瀚如煙的知識海洋中吸收到今生受益無窮的幾滴水珠嗎?何況一些恩師還在生活上對我們予以關心和關愛,其言其行其情,已由教師這一角色跨入了慈父慈母或者兄長、長姊的行列。“生我者父母,教我者恩師。”所以,面對恩師的深情厚誼,我們必須要做善于感恩的人,要在教師節等節日向恩師“送禮”,表達對辛勤培養我們的恩師的感謝。
其次,必須說明應如何向恩師“送禮”?
時下,由于種種原因,一些感謝恩師的方式顯得十分庸俗化、程序化。感謝恩師,確實需要向恩師“送禮”,但并不是建立在錢財基礎上的“送禮”。是的,有極少部分教師為了達到聚斂錢物、一飽口腹的目的,在教師節總是變相暗示學生和家長送禮或宴請,而一些家長也迎合了這種不良之風,在子女就讀時給老師送上一份又一份大禮,然后便認真用實際行動詮釋“人走茶涼”的世態炎涼觀,在子女不再被這些老師任課后,就對老師不理不睬,“束之高閣”。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也極易產生不良的勢利心態,學會家長、老師的這些齷齪思想。
筆者所說的是向恩師“送禮”,不是送錢送物,也不是“請客吃飯”,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謝恩師,這種感謝方式可以是短信,也可以是一個電話,也可以是一件自己制作的小禮品,甚至還可以是教師節這一天對恩師的默默祝福。
然而,在教師節這天,在我們忙于工作和應酬,忙于為子女的老師送去教師節祝福的同時,我們有多少人想起了曾經的恩師,想起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甚至研究生的所有恩師,想起了一些或許已經離開人世的恩師呢?
讓我們學會在教師節向恩師“送禮”吧!如果我們不是很忙,那就抽出時間來為恩師送上祝福短信,或者親自打一個問候電話,甚至前去和恩師“把酒話同窗”;如果我們確實很忙,沒時間一個一個地問候或祝福,那就讓我們在茶余飯后、杯盤交錯中停下那么一剎那,為所有的恩師默默送上真摯的祝福…… (悠然的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