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海口晚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劉某在某超市購買巨強牛初乳飲料后發現其所購買的牛初乳飲料已發生嚴重變質。超市接到劉某投訴以后,超市負責人與廠家進行多次聯系,然而廠家給出的卻是“最高只能給500元”的處理意見。后經有關部門協商,超市才和劉某達成了賠償協議。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消費者的口碑可以讓一個品牌迅速躥紅,同樣,消費者的“口水”也可以讓一個品牌在短時間內轟然倒臺。一個品牌的建立除了要求企業對于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不懈追求以外,還要求企業在產品出現問題以后能夠采取積極負責的態度。否則,企業就只能走向窮途末路。
姑且不談經過多次與廠家聯系以后,廠家提出的“最高只能給500元”是否合理,也不管“牛初乳”發生嚴重變質到底是因為產品本身存在著問題還是如超市所說“可能是運輸途中發生了變質”,單單就廠家對于此事的態度來說,就顯得很不夠重視。作為廠家,不論錯在誰,產品出了問題,就應該積極主動站出來,配合有關部門針對消費者提出的疑問予以深究,給消費者一個合理滿意的答復。
眾所周知,前段時間有消費者對于圣元奶粉是否會引起性早熟就提出了質疑。之后,圣元公司積極做出回應,配合相關部門取樣化驗才得以真相大白。圣元公司針對問題所采取的負責態度是有目共睹的,是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
生產廠家作為社會的一部分,面對廣大消費群體,也同樣應該肩負起對消費者食品安全負責的重任。生產廠家如果看不到這一點,那么最終吃虧的還是企業自己啊!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熊樑] [編輯: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