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9月17日發表新華時評稱,在新一輪樓市調控關鍵時期,有關決策部門應該態度更鮮明些,立場更堅定些。
文章說,從2006年“國六條”到2008年“國十條”,再到今年出臺的“新國十條”,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主要目的一直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而不是打擊房地產投資,抑制房地產開發。
文章指出,近年來一些城市房價一路飛漲,民眾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越來越難實現,房屋越來越偏離其居住的本質屬性,成為少數人謀取暴利的工具。
文章認為,要實現百姓“住有所居”的社會目標,必須對房地產市場的非正常現象進行校正,使房屋向其本質屬性回歸。而校正的關鍵是,通過重點打擊投機行為,將房價調整到合理水平。
文章強調,盡管房地產業占我國GDP有一定比重,但即便有投機性的房產投資在調控之下退出市場,也不至于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過于強調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正如過分夸大房地產行業對GDP的貢獻一樣,是在給調控房價潑冷水。
文章指出,在房地產調控的關鍵時期,有關決策部門應該態度更鮮明些、立場更堅定些,不為雜音所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調控政策措施,努力實現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三大媒體集中關注樓市調控
近期,隨著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連續兩月環比持平,房價逐漸走成一條先抑后平的曲線。從今年4月樓市持續博弈陷入“僵局”,到如今深圳、上海等地樓盤成交量有“回暖”之勢,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走到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是該再出硬招,還是強化政策執行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