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海南遭遇連日暴雨。暴雨接著暴雨,暴雨連著臺風,使得海南一再成為澤國。如今,丟掉對老天爺的幻想,保持旺盛的斗志,已經成為全島軍民的共識。與其寄望天佑海南,不如拼搏救海南。海南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刻。
連日暴雨,可以說是一場災難。但是,這場災難不僅鍛煉了海南軍民的戰斗意志,也檢驗了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初步成果。未雨綢繆也好,痛定思痛也好,我們必須正視海南暴雨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只有重視這些問題,才能認真解決好這些問題。如果自欺欺人,問題得不到解決,事情還會越鬧鬧大。
海南暴雨暴露出海南的基本建設是不過關的。在長江三角洲平原開車,感覺到了江浙滬一帶的交通完備而且完美。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路面平坦,路基結實。這里的超長貨車很多,但路面沒有破損的;這里也常常遭遇臺風,但路基沒有垮塌的。這里沒有動輒修路的,修一回路可以管十幾年。反觀海南,一雨成災,最先受害的是公路。不是這里塌方,就是那里淹水。公路本來是救援的命脈,但在海南卻成了最需要救援的。如果海南沒有一條全天候暢通的公路,又怎能承擔起護衛安全海南的責任?
海南暴雨暴露出海南的城市建設是有欠賬的。海口下雨,交警不得不發布預告,公布容易淹水的路段,提醒車輛繞行;文昌城區水淹二樓,街道積水數米;瓊海城區也是開發越多的地方,越是容易淹水的地方。為什么我們不能下大力氣,用朝前的眼光做好我們的城市下水道?為什么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漂亮,但城市越來越脆弱?為什么我們只顧城市的外表,不顧城市的內臟?雨果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海南的城市為什么良心大大地壞了?我們能不能在經歷了這個月的連續暴雨之后,下大力氣重建城市排水系統呢?
海南暴雨暴露出海南危險天氣的監測與發布系統是不盡人意的。國慶前夕,海南至少預報黃金周有雨,提醒各位出門帶傘;到了后來,雖然預報災害,可常常放馬后炮。有人調侃,海南天氣預報說的是普通話,不會說海南話。可是,海南作為祖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為什么不能像建熱作兩院一樣,建設具有海南特色的天氣檢測系統呢?我們四面環海,為什么不側重監測我們自己頭上的一片天呢?我們發布天氣預報,為什么不能借助最快最新的設備,比如網絡、手機短信、廣播、電視等,第一時間發布出去呢?
海南暴雨暴露出海南的應急機制還有待完善。現在我們的官員喜歡把啟動某種預案掛在嘴上,可是,這次暴雨最先作出反應的卻是媒體。應急機制,首要是應急,關鍵時刻能沖上去。如果我們的應急機制還是官僚作風,疊床架屋,請示匯報,會議表決,這樣的機制是沒法應急的。還有,群眾有權知道應急機制啟動的按鈕在哪里?出了事我們第一時間找誰?誰來保證我們第一時間能找到應該找到的人?媒體的報料電話不能是應急機制的第一步吧?
身在旅途,關注海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草成如上的警醒文章,但愿能下情上達,為海南救災貢獻一個老媒體人士的微薄之力。(矢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