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對“官二代”的討伐正涌聚于各大網絡論壇——16日晚21時40分許,在河北大學新校區易百超市門口,一輛牌照為冀FWE420的黑色轎車撞倒兩名穿著輪滑鞋的女生后,司機不但沒有停車,反而繼續去校內宿舍樓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學生和保安攔下(《燕趙都市報》10月18日)。但該李姓年輕男子卻高喊“我爸爸是李剛!”
“我爸爸是李剛”——就是這句話,成為我們時代身軀上最痛的一根刺。發生在河北大學的“撞車門”,被網友討伐為“官二代”跋扈與無德的典型。而“官二代”的囂張,其后閃爍的,是權力的身影。不由得感嘆:如果沒有網絡,那背后不發一言的權力之手是否真能讓此事無聲滑過?由此還想起了跟拍特權車的河南攝影記者呂建福,在面對蠻橫車主“你拍了也沒地方讓你播”時他所說的那句話——“您知道新浪吧?您的領導也上網吧?”
拜“不道德”的人肉搜索所賜,我得以瀏覽他的空間和博客。從照片上看,他還是一個孩子,長相清秀,日志中寫滿了對高考的無奈,以及青春期小男生的一些小情懷,日?;顒硬贿^是大好河山四處走走、和同齡人一起開開車、與同學們小聚一下吃吃飯。他面孔上的稚氣跟所有22歲的男生沒有什么區別,你很難將這樣一張稚氣的面孔和肇事致人死亡、口吐狂言的“官二代”聯系到一起。但一句“我爸爸是李剛”,注定讓他要為日益囂張的權力背負罪名。
肇事者的空間留言板中布滿了謾罵之詞,集中了網民最憤怒的討伐和最集中的炮火。對峙、攻擊、侮辱,面對“官二代”這個標簽時,網絡輿論的非理性卻又恰恰是促成事件公正解決的理性力量。輿論洶涌,才可驅走權力之手,這已經成了網絡介入現實的慣性選擇。什么是公正?就是讓權力從此案中走開,還原事情的真相,給傷者與亡者最大的尊重,給民意以最真誠的回應。而不是遮遮掩掩,妄圖其他。如果每一樁不公正都埋伏著一個“官二代”、“富二代”的魅影,那才是對社會最大傷害。
還是讓我們回歸理性,睜大眼睛看看案件的定性與處理。案件的處理,目前定性為醉酒駕駛、交通肇事逃逸案。作為一樁最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其認定和處理屬于技術性環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法律上已有清晰的規定。但此中瑕疵仍舊顯而易見:事發地恰巧就在李剛副局長所轄的北市區,這讓人更加明了那句“我爸爸是李剛”的潛臺詞:我的地盤我做主。
所以,雖然是技術性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但當地公安部門在處理中仍舊需要真誠交代從權力到“官二代”之間的清晰脈絡。(蔡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