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地方新聞網站品牌建設的支點
田勇: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中國寧波網總編輯
中國寧波網《對話》欄目是浙江首創的新聞互動品牌欄目,旨在構筑政府與群眾交流互動的平臺,化解社會矛盾,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強化網絡媒體的互動功能,打造主流媒體的品牌。欄目開辦迄今已有八年半時間,推出節400余期,寧波市黨政主要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基本上都在該欄目與市民作過交流。近期寧波網與政府部門聯合推出的“網上發言人”,更是拉近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近年來《對話》欄目在形式和內容選取上又有了明顯變化和提升,《對話》除了“問政進行時”、“熱點民生”兩個子欄目,近期又推出“網上發布廳”欄目,政府各部門的新聞發言人、黨委發言人和網上發言人將與網民在網上就百姓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并與中國寧波網的《手機報》合作,讓手機用戶也能在網上有發言溝通的平臺。中國寧波網在通過《對話》欄目打造地方新聞網站品牌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目前,《對話》已成為在浙江省內頗具影響力的新聞互動交流平臺,每期節目的頁面日均點擊量保持在85萬人次以上,最高時點擊量達到330萬人次。八年來,《對話》節目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1件、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5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4件。2007年《對話》被評為寧波新聞名專欄,2009年,《對話》欄目被評為浙江新聞名專欄。
做大品牌
中國寧波網在優化聚合網絡新聞資源,聯動配合做好新聞、做強品牌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實踐,將訪談與新聞一體化運作,以增強節目影響力,《對話》欄目開辦八年多來,已成為網站新聞宣傳的重要手段。
網絡節目新聞化,網絡新聞節目化。2009年初,中國寧波網成立全媒體新聞部,全媒體記者的一個重要職能便是與相關人員組成對話小組,全面參與節目的策劃和報道。在每期《對話》主題確定后,由全媒體記者從“天一論壇”內搜索相關問題帖,經與發帖網友證實事件真實性后,就問題所涉及相關部門展開采訪,在取得多方信息反饋、整合后,再邀請有關單位領導走進直播室。全媒體記者對網民反映的問題進行視頻跟蹤報道。《寧波日報》與中國寧波網同時發布消息,使得受眾的知曉率遍布各個層面,參與網民更多更廣泛。
在節目結束第一時間,對話編輯將全程視頻分段剪輯制作,再以視頻新聞形式在頭條發布,同時還配有現場文字、圖片以及相關新聞鏈接。
在優化聚合網絡新聞資源,聯動配合做好新聞、節目同時,搭建好網媒間的合作平臺,利用手機報等新媒體傳播途徑,充分發揮網媒的宣傳優勢。
搭建立體宣傳平臺,積極探索網媒重大典型宣傳新途徑。每當網站推出重大主題、重大典型報道時,《對話》都會安排專題訪談,作為深化、延伸主題或擴大宣傳面、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使新聞宣傳更有成效。2009年,中國寧波網通過《“跨越血緣的人間大愛”——記林萍捐肝救女童》新聞專題與節目的創作,搭建網媒立體宣傳平臺,拓展網媒互動溝通平臺,擴大網媒延伸服務平臺,對融媒體時代網絡媒體如何做好典型性人物宣傳報道,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在林萍捐肝義救女童的新聞事件報道中,中國寧波網針對事件發展的時間節點與進程,不僅利用多媒體報道方式,向網友生動展現了林萍捐肝義救女童的感人事跡的整個過程。同時《對話》節目還與記者進行有效聯動,將訪談節目搬至戶外與嘉賓進行訪談。節目以主持人現場訪談為主線,穿插在不同時間點采訪林萍及其家人、朋友、鄰居、受助家人等記者采訪素材,重點刻畫展現出林萍捐肝救人的心路歷程。網站在報道中還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優勢,擴大并提升宣傳報道的影響力,在網友、編輯、主持人、記者、林萍之間搭建一個多點多面的互動平臺。隨著林萍捐肝義救女童事件的影響力的擴大與提升,網站又不斷拓展網絡訪談節目的服務性,利用網絡的獨特優勢,引導發動寧波網“網絡愛心聯盟”的網友,在鎮海新聞辦、鎮海新聞網及各大平面、廣播媒體的努力下,促成了“林萍愛心基金”建立,將節目的影響力進一步在網絡與現實生活中延伸與擴大,生動詮釋了愛心寧波的含義。該新聞專題被評為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類似的重大典型報道還有“甬黔攜手?萬人助學”和“溫暖午餐?萬人助學”,在進行報道中除派記者對活動進行全程報道外,還推出了《對話》特別節目,邀請受幫助的學生與網民進行互動交流。兩次活動,共向貴州山區捐款300多萬元,寧波市民認助1萬多名貴州學子。此外,“寧波人民情暖青海教師羅南英”的先進典型報道通過也是通過“對話”欄目走向全省全國的。
做強品牌
《對話》欄目創辦初衷旨在搭建政府與市民溝通的橋梁,而在具體實踐中也很好的實現了這一構通。《對話》注重從市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聚焦市民最關注的焦點話題,服務群眾,反映社情民意,成為黨和政府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重要渠道。網民在網上針對政府決策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領導干部則通過《對話》與網友在線交流,及時了解民意、吸納民智,促進民主決策與科學決策。
問政進行時,讓問政零距離。《對話》的子欄目《對話?問政進行時》,讓網民真正體會到問政零距離。起到了聚集權威溝通,助推良性互動的作用。從每期的點擊量來看,網民反應熱烈,節目當天點擊量最低也有65萬人次以上,最高達到110萬人次以上。
每期節目開播前,網站會在顯著位置推出預告,同時在“天一”論壇主題貼征集網民的問題建議,并將網民聲音如實體現到訪談中。受訪單位在節目結束后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網民在互動交流中提出的問題、建議的落實回復工作,并將情況反饋給協調小組,協調小組視情況決定在欄目部分或全部公布。對寧波市領導在線交流中的網民意見建議,由市委辦公廳或市政府辦公廳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匯總、落實,并決定回復、發布事項。
近幾年《對話》先后邀請了寧波市委書記、市長、組織部長等市領導和各部委辦局領導到網上參與溝通對話,寧波市主要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基本上都在《對話》中與市民作過交流,在政府與百姓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
2009年3月,《對話》邀請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與網友在線交流。直播過程中,在線網民人數超31萬,頁面訪問量134萬人次,網友留言條數2600余條,各項數據均創寧波網《對話》節目的新高。節目結束后,網民反映較多的一些問題,又被分解落實到55個市級有關部、11個縣(市)區以及有關方面,要求各責任單位認真抓好落實、限期答復。截至2009年7月14日,市各級部門共答復了319個網友問題,網民反響熱烈,紛紛贊賞這種方式。這些問題集結成冊,制成了《巴音朝魯與網友對話錄》。
今年8月,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光烈又一次走進直播室與網友一起暢談寧波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情況,共話如何提升新水平、爭創新優勢。80多分鐘的直播中,在線網民人數超30.5萬,訪問量113萬人次,網友留言1680條。
書記市長需要對話,網民需要對話,中國寧波網《對話》欄目在政府與百姓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推動“網絡對話”常態化,讓更多的領導干部和市民走進網絡,為共建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網絡新聞發言人,讓網絡新聞發布常態化。8年來,《對話》欄目不斷發展完善,從傳統的作為政府與網民的溝通平臺,逐步發展到政府的網上新聞發布平臺;欄目嘉賓從傳統的新聞發言人,逐步向“網絡新聞發言人”過渡;政府新聞信息從定時、定量傳播向網上24小時隨時發布更新轉變。
2008年,中國寧波網聯合22個寧波市局級部門建立了網上平臺,以新聞發言人的身份走進《對話》直播室定期與網民在線交流,并整合傳統新聞發布會的信息資源,集中以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在互聯網上發布新聞。通過新聞發言人與網民面對面的交流,聽民意、釋民疑、集民智,保障網民的知情權,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在傳統新聞發言人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各單位內部指定相關負責人以“網絡新聞發言人”名義,24小時在線,以中國寧波網《對話》欄目為平臺與網民進行線上線下的溝通,即時、主動、準確地發布權威信息,澄清虛假,化解矛盾,正確引導網絡輿論。
輿情報送,傳遞民意的二次平臺。《對話》欄目還建立輿情報送制度,下情直接上達,讓民意表達更加暢通。該欄目落實專人向浙江省委外宣辦、寧波市委宣傳部、市委外宣辦以及參與節目的相關單位報送輿情,讓黨和政府能在最短時間聽到來自網民最真切的聲音。
輿情內容基于每期《對話》的話題,將市民反映到節目的信息綜合起來,并分類呈遞上去。由于節目時間有限,不是所有發帖網民都有機會得到現場交流和答復,也不是所有領導都能在第一時間收看節目,輿情的存在彌補了這個缺憾,為政府部門了解民情,解決問題提供了二次平臺,也為訪談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使得訪談的影響力倍增。
關注熱點服務民生
《對話》欄目從推出以后就以“關注熱點,服務民生”為宗旨,子欄目《對話?熱點民生》,從本土新聞入手,凸顯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欄目話題涉及內容廣泛,從衣食住行教育醫保,到就業收入、生活環境、和諧社會的建設等等。
2006年和2009年,中國寧波網兩次聯合其他媒體分別推出“甬黔攜手?萬人助學”和“溫暖午餐?萬人助學”,并派記者對活動進行了全程報道,推出了《對話》特別節目,邀請受幫助的學生與網民進行互動交流。兩次活動,共向貴州山區捐款300多萬元,寧波市民認助一萬多名貴州學子。以中國寧波網《對話》內容等為素材的該活動被搬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助學貴州的寧波萬名市民被評為“浙江驕傲—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并候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今年二月,《對話》欄目聯合19省30多家媒體策劃推出“跨省招工”大型活動,同時,推出“溫暖?返城務工”系列《對話》節目,邀請外地來甬務工者、企業負責人、寧波市勞動保障局負責人、省外媒體與網民進行交流,引起了熱烈反響。中國寧波網還與《寧波日報》展開報網互動,河北河青網、湖南紅網等網絡媒體也相繼加盟,甬企用工需求和求職者的信息迅速潮涌了大半個中國。短短一個月,幫助解決近5000人就業。
針對《溫暖?返城務工”系列對話》,寧波網報送了輿情“2010年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出現新動向:寧波企業用工缺口大、招工難”,分別就四點進行了分析總結。文章包含事件的原因、控制難題、改善方式等方面的民意,為政府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近年來,《對話》欄目針對市民關心的民生熱點問題,陸續推出過“菜籃子過年怎么拎?重民生保就業、關注食品安全共創美好生活、夏季高峰保障用電、局長與您聊民生、治安你我他、談女性權益保障、納稅人,請不要無視您的權利、守護生命安全,減少兒童傷害”等一系列關注民生的訪談,為市民維權排憂幫困解難,受到市民的好評。
2009年3月,中國寧波網又成立了由137人組成的“寧網播報員”隊伍,全市百余個社區及各縣(市)區都有人加入,還開辦了“寧網播報員”專欄。“寧網播報員”的加盟不僅使寧波網主流媒體的輿論宣傳主陣地作用進一步發揮,而且拓寬了信息渠道,也讓市民增加了一個及時可靠的表達民情民意的平臺,使民意表達更充分,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成功的網絡訪談能有效地將嘉賓的主動性和網民的需求結合起來,形成互動。《對話》欄目推出伊始,就十分重視與網民的互動交流,自2002年創設以來,就“解難創優”、新農村建設、外來務工者、房價、高考等市民關心的系列熱點問題,展開過政府、專家與網民的互動交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對話》欄目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多媒體報“寧波播報”、論壇、QQ、MSN、博客等創新技術手段,立體展示、互動溝通,有效增強了雙方的參與積極性。在節目直播過程中,網民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目前,《對話》已成為在浙江省內頗具影響力的新聞互動交流平臺,《對話》欄目及其所策劃組織的活動為網民辦實事,解難題,在寧波市內外已成為一個品牌深入網民心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