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考網上報名已經結束。截至10月24日24時,共有130.5萬人通過資格審查,比去年略少,還有16.8萬人招錄機關正在進行資格審查,整個資格審查工作將于10月26日18時結束。
?
????從上述數據看,2011年公務員報考人數,可能要略低于去年——去年通過審核的人數達到146萬人,但平均80人爭奪一個崗位以及競爭最為激烈的職位報錄比達到了4666∶1的現實,還是讓大家再次見識了“公務員報考熱”。
?
????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公務員報考人數略有減少,還有客觀原因,就是有的崗位明確要求報考者具有基層工作經歷,提高了“經歷門檻”。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公務員職位在報名審核時,就對報考者進行委婉的“勸退”,提醒他們的經歷沒有競爭力。
?
????對于“公務員熱”,輿論從2007年起就呼吁“降溫”,而那年的公務員報考人數不過60萬人,可是,此后卻逐年“升溫”,2008年報考人數達到80萬人,2009年報考人數突破百萬,達到105萬人。
?
????公務員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包括工作穩定性、福利待遇的優越性,自然是重要的原因。這已經有過很多分析,不再贅述。在筆者看來,導致公務員報考熱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當是大學生就業難。借用有關專家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預測——未來1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將持續嚴峻,“公務員報考熱”與“大學生就業難”,將相生相伴成為常態。
?
????根據2011年公務員報考已通過資格審查人員的情況看,報考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的共有32.7萬人,其中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19.1萬人,占58.4%。報考縣級以下職位的共有79.4萬人,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57.2%。僅后者一項,應屆大學畢業生達45.4萬人。如果再加上前者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在報考公務員的大軍中,應屆畢業生將占“半壁江山”。
?
????對于這些應屆畢業生來說,報考公務員的心態,可能并非如一些評論所說,將其作為就業的首選——根據對大學生就業的調查,首選為國有大型企業;其次為跨國企業;再其次為機關事業單位——畢竟公考招生人數有限,這次公考只有1.6萬個職位,更多大學生是將其作為就業的一個出路,既然明知希望不大,卻去嘗試一下,所謂“打醬油”。據記者調查,很多應屆畢業生對報考公務員的熱情有增無減,但不少考生表示,他們只是把國考當成了一次練兵的機會。這與大學生在人才市場上見到用人單位就投簡歷,并沒有太大不同。
????可以說,公務員報考突破百萬的步伐,是和大學畢業生從2009年的610萬人,到2010年的630萬人,再到明年的650萬人完全同步的。這么大群體的畢業生,只有10%嘗試報考公務員,就是60萬人以上。
?
????在筆者看來,真正給公務員報考降溫,關鍵在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建立起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
?
????如何建立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這從公務員報考中,就可以得到啟示——據報道,距離截止日期還有1天,還有接近200個職位無人通過審核。記者發現,這些職位中有些是多年的“冷板凳”,比如職位要求非常專業的民航、工作條件比較艱苦的海事部門等。這種持續多年的報考冷熱不均說明,報考者關注的并非公務員身份,而是職業本身的吸引力,包括工資待遇、工作環境、成長機會,等等。
?
????分析我國近年來解決大學就業難所做的工作,客觀上說,應急的、短期的考慮多于長期的系統規劃,沒有從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基層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產業結構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僅為40%,而服務業是容納大學生最多的產業,這導致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途徑,只有鼓勵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到農村基層,如果大學生到基層、中小企業能發揮特長,倒可雙贏;可遺憾的是,基層工作的內涵并沒有提升,大學生們就是到了基層,心中想著的卻是以基層的經歷去報考公務員,離開基層。這就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就業的選擇。因此,要讓公務員報考熱降溫,就需擴大就業的選擇,創造有效的社會需求,縮小各行業、各崗位的福利待遇差距。
?
?
相關鏈接
“國考”海南最熱崗位499:1 另有7職位無人報名國考刷新最慘烈競爭紀錄 4728人爭能源局職位海南7個國考崗位無人報名 海事局科員職位遇冷"國考"再升溫 2000:1的比例說明了啥?國考報名今截止 能源局一職位4000人競爭國考報名數接連“井噴”破百萬 最牛職位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