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力壓中國制造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jiān)劉利剛認為,不斷攀升的購進價格表明,中國制造業(yè)正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成本壓力,這也將對下游的消費者價格產生明顯的上升壓力。“由于過度的貨幣投放、好于預期的經濟表現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上漲的壓力,通脹率遠未見頂。”
部分觀點認為,11月和12月CPI將回落到4%以下,但是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明年的通脹壓力不容忽視。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工資上漲、食品價格和公用事業(yè)價格提升、國內需求旺盛,以及次貸危機以來寬松的貨幣政策,均將導致明年通脹壓力超出預期水平。
近期決策層對通脹表現出更大關注。11月2日發(fā)布的第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表露出對美國等發(fā)達經濟體量化寬松的警惕,認為在流動性充裕和通脹預期較強的大背景下,富余資金必然尋找各種途徑和出口,潛在的通脹壓力須“高度關注”。
此外,央行認為中國還存在結構性的價格上行壓力。當前國內勞動力和服務業(yè)等價格趨升,資源環(huán)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待理順,這些“都可能影響通脹預期”。
魯政委認為,考慮到銀行對客戶貸款利率通常是按自然年時點來調整的,年內繼續(xù)加息將大大縮短利率政策的生效時滯,為明年控制物價奠定更好基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