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安徽省無為縣一小學老師,因兒子在班上丟失了眼鏡,罰全班學生跪講臺,還用長尺打學生。有學生說,大概老師是想逼那個“小偷”出來。體罰用的尺子都被盛怒之下的老師打斷了,全班同學教室前面跪不下,老師又讓一半學生跪到教室后面。目前,該學校已要求這名老師停職反省。(11月3日《京華時報》)
?
教室前后跪滿學生,老師用尺子抽打逼問,這種場景不禁讓人想起警匪片里的刑訊逼供。老師憑什么讓學生集體下跪?又怎么能肆意抽打學生?為了給自己兒子尋找眼鏡,就讓全班同學下跪,這位老師有沒有想想下跪學生的感受?“集體罰跪”這種難以啟齒的侮辱性體罰,卻被十分“自然”地運用到小學生的課堂上,難道老師真的不知道這種侮辱性體罰對孩子們的殺傷力嗎?
?
近年來,嚴禁以任何形式體罰學生,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在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尊重學生、杜絕體罰已經成為不少教師的自覺行動。但不可否認,有兩種不利于教育青少年的現象也出現了:一是,教師采取“無為而治”,二是,日常教學活動中,老師由對學生進行身體性體罰轉為進行侮辱性體罰。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師都違背了職業道德與教育的基本規律,給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害,是教育界的恥辱。
?
學校不僅是授業解惑之地,更是塑造學生人格的土壤。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又怎么能教會學生尊重老師、長輩呢?再者說,如果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沒有自尊的環境中,他們又如何能夠心理健康,又如何能夠茁壯成長?“集體罰跪”似的侮辱性體罰,帶給學生們的不是勤勉與鼓勵,而是不可磨滅的心靈創傷,甚至是不健康人格的形成。現代醫學研究顯示,一些青少年性格怪異、行為另類,甚至患有精神疾病,這很可能與他們未成年時遭遇的某些傷害事件密不可分。例如這種“集體下跪”式的侮辱性體罰,慘遭跪打的孩子們的自尊心能不受影響?學校和老師在他們心中又是個什么形象?
?
“集體罰跪”令青少年教育蒙羞!下跪學生的遭遇告誡我們,在教育青少年的問題上,教育者必須要謹小慎微、褒貶得當,不僅要依法杜絕對學生肉體的傷害及過火的批評與謾罵,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學會尊重孩子們的人格尊嚴。也唯有讓教育者認清“集體罰跪”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予以監管和處罰,類似的體罰悲劇才不會輕易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