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最近出現了一個新鮮事物“房票”。有許多樓盤須憑“票”才買得到,“房票”的價格便宜的要五六萬元,最貴的要幾十萬元。當地一工商系統干部被舉報倒賣“房票”,一次就賺了20萬元。涉嫌買賣房票交易的人目前已經被停職,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據11月6日《新京報》)
?
進入市場經濟后,以前那些計劃時代的供應票據都已廢止,市場通行的是鈔票。但所謂的“房票”并非類似糧票、布票那樣的票據憑證,而是一種無形的稀缺資源,通過人脈網絡、權力關系才能拿到。實則是一種變相的腐敗交易,而“房票”就是打通關節的門票。
?
這種炒賣“房票”的做法,表面上與炒樓花相似,但是又有些不同。炒樓花還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炒“房票”則只需事先勾兌好,無需預付一分錢,就能拿到房源,轉手就在二手房市場上賣掉,賺取一大筆溢價利潤。這種炒賣方式,違背市場公平競爭規則,也使房價被扭曲,真正的購房者,憑空要多掏出來一大筆錢,亦是房價上漲的推手。
?
更為惡劣地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房票”,只有掌握權力和人脈關系的,才有機會順利搞到“房票”。而炒賣“房票”的行為,就是變相的權錢交易,開發商無需支付現金賄賂,只要把房子提前訂給對方,由持有者自己拿到市場上變現。這樣操作,開發商的賄賂成本低,極為隱秘,風險很小,如果沒有舉報的話,很難查得出來。
?
類似“房票”這種腐敗方法,還有煙票、酒票、月餅票等等。只要權力能夠染指的地方,就一定存在著腐敗交易的空隙,只是交易金額多少的區別。甚至有腐敗期權化的趨勢,將腐敗交易周期拉長,以時間換取空間。而在權力限制過松與監管不力的當下,腐敗行為已經滲透到每個領域,社會肢體的血管里,被骯臟的黑血污染。在隨著政府打擊腐敗力度加大的同時,權錢交易也在隨之變幻,變得更加隱秘、更難查證。
?
僅僅打擊炒賣“房票”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對權力的約束,沒有徹底斬斷腐敗鏈條,還會出現其它的交易方法。而要真正做到杜絕腐敗空間,除了把權力運行透明化,將其置于司法約束之列,并沒有其它捷徑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