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引起社會熱議之際,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于11月8日刊出《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鳳校長的一封信》。在這封信里,11位北大教授建議,北京大學應當進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嘗試采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北大校長周其鳳表示,“本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是,招生改革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生怕考慮不周,因此決定將該建議周知各位,聽取意見,以求完善。”
?
自主招生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學業水平測試+高校自主招生”,在學業水平測試尚未推出之前,自主招生最好的方式有二,一是“高校聯考+自主招生”,二是“高考成績+自主招生”。
?
其中,“高考成績+自主招生”是指借鑒香港地區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辦法,將高考成績作為一種評價成績。在這一過程中,一名考生可以申請多所學校,可以同時獲得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后再進行挑選確認。
?
“高校聯考+自主招生”這一方式,已經被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采納,并寫進文本,目前已有清華等六所高校推出聯考。而對于“高考成績+自主招生”方式,此前尚未有高校考慮,原因是,很多人認為只要和高考結合在一起,就不是自主招生。但其實,我國高考制度的核心問題不在于統一高考,而在于集中錄取。
?
如果把現在的高考只視為對學生的一種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招生,就會發現,此舉有諸多好處:其一,用統一高考成績保障基本公平;其二,學校由過去被動地按照劃分的分數線和被動的投檔結果錄取學生,變為主動提出分數要求,體現自主性;其三,高校在評價學生時,建立起統一測試成績、中學學科成績、中學綜合表現和大學面試考察的多元評價體系,不再有所謂“偏才”、“怪才”說,各種個性、特長的學生都可以在此評價體系中得到關注;其四,賦予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自主招生的真諦應是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而此前的自主招生,學生不管參加多少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都只能在高考志愿表上選擇一所作為第一志愿或者A志愿。
?
雖然公開信沒有介紹具體操作流程,但北大11位教授提出的“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思路,應當大致不差。這一改革若成功推進,將打破集中錄取,從而也打破一考定終身,這是比校長實名推薦制更有價值的改革。但要取得成功,必須注意兩點:
?
首先,“高考成績+本校專家面試(自主招生)”的推進,必然打破現在的集中錄取制度,不能再設計一個學生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的方式,而應該允許他們選擇多所學校。
?
其次,正如11位教授所稱,“學校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科學嚴謹的程序設計和制度安排,以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選拔原則,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能保障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最重要制度,是現代大學制度,只有推進大學的民主管理、學術自治、教授治校,才能讓自主招生免遭行政因素干擾,多元評價的標準才會清晰、操作才會客觀、公正。
?
高考招生制度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實非常需要教授們的責任與擔當。有11名北大教授的聯名信,才會有教授治校。值得欣賞的是,周其鳳校長的回應也非常有風度。而將聯名信內容在北大官網公開,讓議題在公共輿論空間中進行討論,更是對于推動北大乃至全國的高考招生改革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北大還是其他高校,最終能夠獲得更合理的高考招生機制,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大家不要忘了推動這一切的過程。從11名北大教授的聯名信,到北大官方的表態,這是一個教育改革良性互動的開始,未來或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