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
    高校聯考“PK”別故意讓考生為難
    高校聯考“PK”別故意讓考生為難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姜琳 時間:2010-11-26 08:41

      先是去年“清華五校聯考”對壘“北大三校聯考”,再到今年“清華七校聯考”對陣“北大七校聯考”,在這場被戲稱為“華約”PK“北約”的對陣中,眾多家長和學生關注的是,能否不讓自己的“選擇權”成為犧牲品。

    ?

      如果多校聯考只能以“有你沒我”“顧此失彼”的路徑實施,其結果是大大縮減了考生的選擇權,也違背了自主招生的初衷。按照往年的慣例,清華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試總會安排在同一天進行。不少業內人士推測,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時間安排也鐵定“撞車”。這就意味著,考生只能選擇一方參加考試;即便同一個陣營內,考生也只能選擇其中兩到三所學校面試。從表面上看,高校聯考節省了考生的考試時間,但實際上聯盟學校越多,學生失去的機會也就越多。

    ?

      排他性的聯考,考驗“忠誠度”的方式,受傷的不僅是學生,也縮小了自己的招生資源。面對社會質疑,某高校招辦負責人回應稱,“生源競爭是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的普遍現象”。事實上,所謂的生源競爭,應當是高校依靠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吸引人才,公平公正地接受考生的挑選,而不是彼此打架,更不是演變成一種絕對排他的派系斗爭。

    ?

      合理有序的高校競爭從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高等教育最為發達的美國,考生享有無限的選擇機會,可以報考任意心儀的大學。我國歷史上也曾實施高校自主招生,岔開考試時間,給學生充分選擇。這樣的招考方式不僅沒有損害高校的影響力,反而促進了各自不同風格的形成,更有助學校真正發現人才。史學大家吳晗當年就是先考北大,被拒后又參加清華的考試并被破格錄取。

    ?

      相對于過去“一考定終身”的高招模式,以聯考為模式的高校自主招生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聯考學校彼此之間多一些包容,少一分排擠,使高校形成合理有序的競爭,又讓考生享有更大的選擇自由,需要高校的自律和氣度,也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引導和規范。

    (編輯:黃尉)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