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9日消息 “孩子從不惹事,也很聽話,沒想到就這樣走了。”12月8日,在三亞市公安局院內,薛某(化名)的父親在看到尸檢報告后,仍不敢相信,前幾天還與自己通電話的兒子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幾天前,三亞某大學學生薛某在三亞某家庭旅館內用一根嶄新的白繩結束了自己年僅23歲的生命,給家人和老師留下了無盡的悲痛和惋惜。
大學生入住賓館后自縊
12月5日,三亞某大學三年級電子商務系學生薛某獨自一人前往三亞市群眾街某家庭旅館,入住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房間。直至7日上午,旅館員工發現房間反鎖,怎樣敲門房間內也沒有任何動靜,報案后才發現薛某用一根嶄新的白繩在洗手間內的鋼管上自縊身亡。經警方初步認定,薛某系自殺,死亡時間為12月5日晚至6日早晨,現場未發現遺書。
死者的堂兄告訴記者,出事后警察在事發現場發現了薛某使用的兩部手機和近400元現金。“洗手間很矮,上面可以抓到鋼管,腳下也可以找到東西墊腳。”死者的家屬雖不愿相信這個事實,但在看過現場和尸檢報告后,也認可了警方的“自殺”說法。
父親:兒子從不惹事,前幾天通了電話沒發現有什么異常
據薛某的父親介紹,薛某是家中的長子,今年23歲,就讀于某大學三年級,即將畢業,“這個學期結束就要去實習”。薛某的父親回憶說,兒子在出事前幾天,曾打電話給向他索要生活費,但簡短的交談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電話里他跟我說上一次英語考試沒及格。我就說,沒關系只要努力,下次考好就行。”薛某的父親告訴記者,在學習方面從來沒有給過孩子壓力,總是教育孩子盡力就行。“孩子從小就乖,從不惹事。”
薛某的堂兄告訴記者,薛某生前比較內向,也沒有特別好的朋友,家里中雖然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但經濟條件還算過得去。
學校:薛某內向寡言
12月8日下午,記者前往薛某就讀的學校了解情況。據該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劉青(化名)介紹, 12月5日發現薛某未歸時就多方尋找、聯系家長,均未果,最終是接到三亞市新風派出所通知薛某自殺的訊息。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后,學校第一時間通知了家長,并找到薛某的同學、輔導員了解相關情況。
經詢問得知,薛某學習成績中等,在學校沒談戀愛,性格內向無玩伴,基本上不參加群體活動。“感覺到這個學生性格比較內向,他的輔導員也多次開導,但他并沒有把心事說出來。”劉青說,學校每個輔導老師要管理多則上百個,少則七、八十個學生,只能對表現特別好,或者特別差的“特殊關照”,而平常表現平平從不惹事的薛某,存在心理問題很難被其他人發現。“一個馬上就要畢業找工作的人,選擇這樣的方式真是讓人感到惋惜。”據劉青介紹,薛某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尤其是專科生,就業率一直在90%左右。
學生尚不知有人自殺
難道薛某自殺前就沒有任何征兆?據同班同學介紹,薛某在班上和一位女同學關系較好,經常在網上聊天。而記者從那名女同學那里得知,在四五天前薛某曾與她在網上聊天,并說了大量祝福的話語,但至今她也沒有察覺那竟是訣別祝福。據薛某所在學校的團委書記介紹,目前班上的同學只知道薛某已經幾天沒上課,薛某自殺的消息還沒有公布,“怕影響他們正常上課……”
大學生心“結”誰來解?
當天下午3時許,偌大的學校和往常一樣,有課的同學帶著課本走向教室,沒有課的同學或留在宿舍上網、或在操場運動……,而這一切已經與薛某陰陽相隔。
記者在薛某就讀的學校了解到,學校在新生入校時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同時學校還設有心理咨詢點,開設心理輔導必修課……同時學校還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團體活動,“但效果并不好,主動求助心理咨詢的學生幾乎沒有,一些內向的學生根本就不愿意參加團體活動。”該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劉青說,目前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只能依靠老師、輔導員主動與學生談心去了解,或者由心理輔導老師去調查。“由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對這些也比較敏感,心理輔導專業性較強,主動去了解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而對于學校開設的心理輔導課,不少學生則表示,“老師講的那些大道理我都懂,感覺也沒什么用。”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學生要敞開心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幫助他解開心結。”劉青同時坦言,目前學校的心理輔導方面也存在不足,如心理咨詢師不夠專業、缺乏專業的設備等等。
目前,我國存在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具體數量尚沒有具體統計,但從近年來頻發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危機似乎日益嚴重。教育人士認為,大學生自殺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是社會問題。學業壓力、情感糾葛、人際危機、就業壓力、悲觀厭世等是大學生自殺的主要誘因。如何幫助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解開心結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重視的課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