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上證綜指走勢示意圖
????制圖:蔡華偉
謝正義攝(人民圖片)
?
????股票、基金、債券已成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投資品種,公眾對宏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注不斷升溫;農民在田間地頭說著期貨價格,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種植和賣出小麥、大豆、棉花……
20年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弱小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風華正茂的青年……當我們將目光投向中國資本市場,禁不住要為20年里所發生的耀眼巨變而感嘆。
????數字標刻出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疾速發展的步伐。至今年11月底,滬深股市總市值26.43萬億元,是5年前的8.2倍。2006年以來,新上市期貨品種18個,去年我國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投資者有效賬戶數超過1.3億戶,資本市場成為廣大百姓主要理財渠道。
????滬深股市總市值26.43萬億元,資本市場實現了在更高層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
????如果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作一座大廈,資本市場無疑是其中不可替代的一塊基石。資本市場的每一步發展,都源自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的不斷深化。
????改革開放伊始,股份制開始慢慢復蘇。一批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成立,并向社會發行股票。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新中國資本市場邁出的第一步顯得有些稚嫩。上交所開業當日,只有30種證券上市,其中股票8只。深交所試開業的當天顯得更冷清,全天只有1單成交。對于資本市場這一新生事物,人們不免打出種種問號。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擲地有聲,撥開了人們心頭迷霧。當年秋天,中共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拉開了資本市場大跨越的序幕。
?
????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此后10年,從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的設立,到《公司法》、《證券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頒布,資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更重要的是,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的經濟體制能否從計劃經濟全面走向市場經濟,經濟發展能否從外延式擴張走向內涵式提升,資源配置機制能否從簡單組合走向要素整合,與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息息相關。
5年來,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提高了上市公司質量和治理水平,深入開展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完善市場法制建設,解決了長期影響市場發展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同時,深化股票發行體制改革,推出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業務,有效提升了資本市場運行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深有感觸地說,過去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調整資本市場政策,強化了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大力加強市場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市場功能發揮和創新發展有了體制機制的保障。“十一五”期間,我國資本市場規模顯著擴大,層次結構日趨完善,市場透明度明顯提高,整體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實現了在更高層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
????兩千余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相當于同期全國GDP的46%。資本市場已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典型的國企。1998年上市后,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獲得了巨大的資金支持,公司發展步入快車道,去年不銹鋼產量全球第一,一躍而成行業“世界冠軍”。公司負責人表示,資本市場帶給太鋼不銹的不僅是資金,更有對市場經濟理解的加深。完善公司治理、集團整體上市等為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帶來了制度保障。
????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20年來,資本市場在自身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促動眾多上市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太鋼不銹只是其中一例。截至今年11月底,上市公司已達2026家,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資產總規模達83.2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元,相當于同期全國GDP的46%。我國各行業的骨干企業基本都已上市,上市公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
????新世紀之初,中國銀行業的安全性成為全世界聚焦的話題,一些西方人士甚至認為中國商業銀行瀕臨“破產”。然而,此后幾年里,中國主要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逐漸實現上市,不僅充實了資本,也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此外,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也減輕了銀行系統的壓力和風險。正因為此,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很多國際知名銀行爆發系統性風險,而中國商業銀行卻增長勢頭不減,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機的沖擊。資本市場對提升我國金融業抗風險能力的作用無可爭議。
?
????資本市場成為企業兼并重組的舞臺。目前,我國企業的兼并重組40%以上是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的,2006至2009年,共有141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產業整合重組,交易金額累計達到8866億元,是前4年的40倍。其中,完成并購重組企業的平均總資產、總收入和凈利潤比并購重組前分別增長3倍、2倍和1倍。通過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制度創新和方式創新,資本市場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平臺。
????資本市場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股票、基金、債券已經成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投資品種,公眾對宏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注不斷升溫;農民在田間地頭說著期貨價格,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種植和賣出小麥、大豆、棉花……
????股權分置改革讓中小股東真正有了話語權,從根本上推動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
????持續的創新與變革,為資本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始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直到今天仍然被公認為是資本市場最重大的制度改革之一。
????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須有思路的突破。這次股改的最大突破,在于明確了非流通股東支付對價的法律基礎。這一看似簡單的創新,不僅成功化解了股權分置的難題,還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深遠影響。在股改過程中,中小股東真正有了話語權,對于大股東提出的股改方案,小股東如果不滿就可以行使否決權,有些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連續兩次被流通股東否決。這次改革還使上市公司大股東真正走進了市場,所有股東的利益與價值標準趨向一致,從根本上推動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運作機制不斷完善。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從國際經驗看,一國經濟能否成功轉型往往與金融市場的結構密切相關,資本市場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4年5月,中小企業板開板,目前,在中小板掛牌上市的企業達500余家,直接融資和再融資額達數千億元,以蘇寧電器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小企業以上市為契機,獲得“脫胎換骨”式的發展。2009年10月,創業板問世,更是將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推進了一大步。一批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市場促進創新、鼓勵創業、擇優汰劣的機制效應逐步體現。迄今,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達140余家,首發融資近千億元。
????其他領域的制度創新也在有序展開。國際金融危機一度讓人們對金融衍生品產生種種誤解,然而,中國資本市場的創新并未因此停步。今年3月,融資融券進入正式運作,投資者借此可進行多空雙向交易,結束資本市場“單邊市”的歷史。4月,股指期貨推出,投資者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多空雙向套保。兩個創新產品推出至今平穩運行,將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和交易框架帶入新的階段。
?
《公司法》、《證券法》為資本市場提供法制保障。三年綜合治理讓券商平穩渡過市場波動
????法治是資本市場立市之基。
1993年,《公司法》頒布,股份公司的設立、合并、分立和發行股票的條件等內容被寫入法律。1999年7月1日起實施的《證券法》,在規范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法律的規范。“兩法”問世,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根本的法制保障。
????時移而法易。資本市場發展日新月異,2005年,在全面總結以往市場發展、規范、監管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兩法”進行了全面修訂。不僅如此,近幾年來,并購重組法律制度、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風險防范和處置法律制度、發行融資法律制度等都得到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法律基石愈加穩固。
????好的法律離不開執行。在新兩法頒布之后的2006年,證監會就開展了大規模的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堅決制止大股東侵犯中小股東的行為,有效保護了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實際上,在過去的20年里,凈化資本市場環境的腳步從未歇止。從查處銀廣夏、大慶聯誼、德隆系,到向涉及內幕交易的“老鼠倉”宣戰,從對數百起違規上市公司公開譴責,到給違法經營者開出巨額罰單甚至責以刑罰……今年1至10月,證監會共受理內幕交易線索114件,立案調查內幕交易案件42起,因內幕交易對16名個人、2家機構做出行政處罰,將15起涉嫌內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打擊內幕交易的力度前所未有。
????在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的歷程中,券商綜合治理是一場值得銘記的戰役。2003年下半年起,整個券商業進入風險集中爆發期。行業連續虧損,資金缺口巨大,挪用客戶資產等問題相繼出現。最艱難的時候,全部130多家券商的凈資產僅為386億元,違規負債卻以千億計。三年綜合治理讓整個證券行業化險為夷,證券行業共處置了30多家高風險券商,指導重組了近20家風險券商,正常經營的證券公司各項風險控制指標均達到規定標準。
“搞活一批、看住一批、關閉一批”。過程雖然痛苦,卻為證券行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2007年前后,股市出現巨大波動,證券行業卻安然無恙,沒有一家券商出現財務危機或嚴重違法違規。與此同時,一批券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做優做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平添了又一抹亮色。
?
?
相關鏈接:
2010年股市10件大事 散戶感嘆今年市場是絞肉機
股市20年回顧:向內幕交易堅決說“不”
盤點中國股市風雨20年 小股民嘆炒短線不賺錢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