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日前向記者反映,最近去銀行辦理業務,發現此前廣受質疑的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等仍在收取。銀行人員稱“這些收費監管部門從未取消,我們一直在收取”。記者調查后發現,此前價格主管部門和銀行監管機構稱已經起草完成,并公開表示將廣泛征求意見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在相隔了數個月后至今不見下文,其何時能出臺仍是一個未知數。(12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
猶記今年7月,由于部分銀行單方面宣布上調ATM機跨行取款費,引發眾口嘵嘵,并激起了輿論對銀行服務收費的強烈關注。在民意催逼之下,相關主管部門并未裝聾作啞。國家發改委中國銀監會都先后表態,要求商業銀行規范服務收費行為,對違反規定的收費項目立即停止收費,還要求銀行測算業務成本等。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還表示,“發展改革委已經配合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新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發改委正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對草案進行完善,爭取盡快出臺……”
然而,“神馬都是浮云”!所有的期待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據悉,銀行的收費項目多達數百項,其中不少屬于違規收費,違規收費持續已達數年之久,收取的違規費想必是天文數字,作為銀行的監管部門,相關部門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輕描淡寫地表態,否則這與縱容何異?如果銀行違規收費,不僅不受到懲處,反而被默許,那么它就必然變本加厲,照收不誤。
近年來,不少商業銀行“收費國際化、服務本土化”,已經引起了眾怒,成為民眾反映強烈的一大社會焦點問題。面對銀行的繼續收費,相關部門不能再漫不經心了。不能再等到輿論在后面揮一鞭子,才想起來向前挪兩步,如果一再被動,沒有民意壓力就不啟動事態進展,很顯然就是一種失職。如果遲遲不能出臺新“辦法”,本著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也應該當機立斷叫停民怨極大的銀行爭議收費,而不是放任銀行繼續收取這些費用。
當下,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堅決遏制“這些收費監管部門從未取消,我們一直在收取”的局面,同時要捍衛民眾的知情、參與、表達和監督等權利,無論修訂《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還是制定新的章程,都應該確保民意的在場。不讓民眾參與博弈,民眾就無法合理捍衛自身權益。沒有知情就沒有真相,沒有平等博弈就沒有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