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北京市非居民區停車收費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其中涉及三環路以內地區的路面停車費每小時將漲到10元等內容。北京律師秦兵稱,停車費上漲并不能對北京70萬輛公車起到限制。他建議出臺限制公車進三環措施,公務員帶頭乘坐公共交通上班(12月14日《新京報》)。
據報道,根據“綜合措施”擬定的方案,“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也就是說公務車將實行“零增長”,以此來積極配合執行北京的治堵大政。曾有報道稱京城公務車高達80多萬輛,如果公務車真的不再增長,這的確是一個治堵的好辦法。
公務車實行“零增長”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在此次治堵改革中,關于公務車的改革能夠再深一步、再進一步,比如由“零增長”延伸至“負增長”,按照一定的比率讓公務車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相信此舉將更能得到公眾的信賴和支持,更能在治堵的大政方針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因此,筆者以為,治堵是當今首都北京乃至各大城市的一件大事,治堵方略能否符合民意、能否達到實際效果,需要實踐的檢驗。但是,在治堵這個關系城市交通能否和諧、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上,作為公務車理應當先鋒、做表率,在治堵大局中有所作為,通過逐漸消化、淘汰老舊公務車,并且不再更新公務車,讓公務車數量和財政消耗徹底降下來。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緩解交通擁堵,也能體現出節能、高效、廉潔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