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
地址:龍華區鹽灶路1號海關宿舍區內
當時買樓花了511兩洋銀
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位于龍華區鹽灶路1號海關宿舍區內,修建于1898年,是當時瓊海關(海口海關前身)花費511兩洋銀從德商森寶洋行購置的。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坐東南朝西北,長22.5米,寬18.1米,高11.5米,占地面積407平方米,為一幢3層磚木混合結構的小樓,樓內保留有當年的歐式壁爐和木梯。
自1876年瓊海關成立后至1945年,瓊海關被英、德、美等10余個西方國家和日本派出的40任洋稅務司(現關長一職)輪流把持。洋人稅務司在瓊期間,一大任務就是協助帝國主義列強,以通商口岸征收的各種稅款“擔保品”,作為向西方列強支付的戰爭賠償和償還貸款,同時通過海關大肆收集海南的情報。
原瓊海關稅務司官邸見證了海口海關滄桑的發展歷程,也是帝國主義列強從經濟上侵略、文化上凌辱中國的鐵證,對于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許氏宗祠
地址:秀英區東山鎮大坡村東
400歲祠堂有雕塑有壁畫
許氏宗祠位于秀英區東山鎮大坡村東,又稱金公祖祠。大坡村許氏宗祠第一代世祖朱金心曾在海南任通判官。許氏宗祠始建于明天啟甲子年(1624年),上世紀80年代重修,基本保持原樣結構。整座祠堂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1209.6平米,為三進三院落式,硬山頂,補色布瓦蓋。祠堂內保存有各類風格門匾及浮雕、壁畫,對研究明朝的雕刻技術水平及建筑風格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以及藝術價值。
許氏宗祠由門樓、前廳、正殿、敬書亭以及8個廂房組成。一進為門樓,中間有一木門影壁,影壁上方懸掛“文廣”牌匾,為前清誥授奉政大夫署順德縣教諭、前署連州訓導裔孫昌齡于民國八年(1919年)立。正門前有“許氏宗祠”字樣的門匾,廳內兩旁有雕塑和壁畫。第二院落西邊為“欽差土舍”廂房,東邊為“月旦評”廂房;二進為久大堂,面闊三間,硬山頂,堂前掛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由陸軍少將廣東省第九清剿區副司令兼前進指揮官許國鈞立的“追遠報本”牌匾。第三院落西邊為“節孝祠”,東邊為“附祀祠”;三進為正殿太岳堂,面闊五間,門前掛有“中憲大夫”、“鎮撫瓊興”牌匾,正殿內擺放世代祖先牌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