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4日消息??上海23日舉辦了“大型活動交通組織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廣州、臺北的交通研究專家共同“論道”,交流大城市辦“大活動”的交通組織經驗,探尋中國城市未來治堵之路。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四大城市舉辦活動類型不同,對交通保障需求各異。如北京、廣州舉辦的奧運會和亞運會,主要特征是短期性的大型體育賽事,交通需求較明確(可通過運動員、官員、裁判、售票觀眾等推算),交通出行保障的時效性要求高,主要場館安排在城市中心區外圍,對城市日常交通的影響相對有限。
上海2010年的世博會和臺北2010年的花博會,展覽時間長,交通需求不明確(每日的游客規模無法預測,且不均衡性很大),會場選址在市中心區域,博覽會交通與日常交通的疊加影響較大。
交通專家指出,通過跟蹤4個城市、4場盛會的交通組織,總體上4個城市對于大型活動的組織思路大致是一致的,均是通過鼓勵公交優先消化大型活動產生的交通需求,盡量控制個體機動交通方式的使用,這一經驗也可以指導未來中國城市日常交通的發展。
在如何控制個體交通方式使用以及如何調整全市性的背景交通需求上,4個城市兩類活動的交通政策卻有較大的區別:一類是以強制性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削減背景交通,確保賽事交通組織需要;另一類是以多元化集約交通方式,引導性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來兼顧大型活動和社會日常交通需要。
從實際效果看,兩套交通政策均有效確保了賽事和博覽會期間的交通組織保障問題。但從政策的可持續性看,倡導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和引導性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交通引導城市空間拓展等理念是未來城市交通政策的發展導向。
北京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溫慧敏說,奧運后,隨著機動車輛快速增長,北京交通擁堵狀況在近兩年加劇。目前北京市交通擁堵指數已由奧運會后的5.1增至6.7,進入中度擁堵等級。未來調控小汽車發展速度和使用強度,同時發展公共交通將成為北京擁堵破解之路。
上海世博會成功的交通組織有賴于科學、細致的前期研究規劃。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全程參與世博交通保障的方案編制、試運行演練、正式運營保障、以及后評估等不同階段的研究工作。
上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所副所長薛美根說,上海在世博會期間未采取強制性的交通管理政策,城市交通運營管理自然過渡到日常交通管理,基本未對社會面產生影響,這一經驗對未來城市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薛美根表示,未來上海將延續世博會期間有效交通政策,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將采取四大措施:持續推進公交優先,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重視交通需求管理,引導機動車有序增長合理使用;重視交通信息化發展;疏解過強中心城區功能,實現交通引導城市有序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