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28日消息??昨天清晨,氣溫只有五六度,王廣華(化名)拿著一黑色硬殼筆記本和幾頁稿紙照例到了菜園壩長江大橋橋墩下。上午不忙,他想把前幾天遇到的一個騙局還原出來。自3年前寫日記開始,王廣華的這個習慣很少被打破過,如今,他寫的40多類騙局,以一個個小故事構成一部防騙寶典。
謀生:12歲到重慶闖江湖
王廣華是四川達州人,今年32歲,獨闖重慶已有20個年頭。“只要能賺錢,好多事情我都干過。”王廣華嘿嘿一笑,有點不好意思。
王廣華說,小時候,他家里很窮,父母都務農,難以養活一大家子。王廣華12歲時就和同伴一起到重慶謀生,第一站到了菜園壩火車站。“我那時是個孩子,謀生的手段非常有限。”王廣華說,他就撿廢品為生。
后來,王廣華漸漸長大了,他做黃牛黨倒賣火車票,火車票不緊張時,就四處倒賣文具、票據。
日記:寫見到聽到的騙局
“我以前干的,都是些投機倒把的事情,但不騙人。”他說,因為長期逗留在車站、碼頭,經常會發現身邊的“陷阱”。
3年多前的一天,王廣華替人送貨,遇到了一對問路的老夫妻,他們60多歲,看上去是農村人,老婦的背簍里還背著個小孩。正在這時,一中年男子走過來,稱是老人的老鄉,可以給他們帶路,不由分說,就將兩個老人帶走了。
“不曉得他們遭騙了好多錢哦。”王廣華說,此前,他就遇到過被騙的老實人,有婦女坐在地上哭的,有被騙了看病錢的,也有大學生被騙學費的……
當天下午,王廣華獨自一人悄悄的來到菜園壩大橋的橋墩下,吹著江風,寫下了日記。從此,王廣華遇到或聽朋友說起什么事情,都會獨自到橋墩下寫日記。
“剛開始寫,我有滿肚子的話,但就是寫不出來。”王廣華說,他初中沒畢業,再加上沒好好讀書,經常花一上午只能寫出幾句干癟的話來,急得直撓頭。王廣華于是像小學生一樣一字一句的記錄下騙術,然后再整整齊齊地謄寫在筆記本上,而遇到弄不明白的地方,王廣華則上網查詢,身邊還常備著一本《十萬個為什么》翻閱。
歸類:
防騙術與警方吻合
昨天中午,在菜園壩大橋橋墩下,記者找到了王廣華。他說,3年多前,他開始做起了正經的小百貨的生意,工作忙了,但每天仍走街串巷,能接觸到不少的騙術,堅持將它們寫進日記。一年多前,他無意翻看以前的日記,發現小故事越寫越好了,而更重要的是,他發現很多騙術是換湯不換藥。他每寫一類騙術時,會先用黑色簽字筆寫一個內容提要,然后再用藍色簽字筆詳細敘述。包括早期的“換腰條”、“認老鄉”、“手機騙局”、“短信詐騙”和最近的“內部車票”等,如今共歸納了40多類騙術。他記錄的每一種騙術,多的八九百字,少則五六百字,不僅揭秘騙術的步驟,還會提醒預防的要點。
前不久,王廣華又遇到了幾例發生在回家旅客身上的騙術。于是,他又寫了幾種春運騙局,包括“換零鈔”、“冒充接車”、“掉包計”等,與近期重鐵警方提醒旅客注意的幾種騙局不謀而合。王廣華說,他盼望把這些騙術印成小冊子,說不準能讓大家不受騙或少受騙。
意外:
總結騙局自己被騙
總結了40多類騙術,王廣華不會被騙了吧?其實也不然。
上個月,他想買一臺二手電腦,在一張小廣告上看到有二手電腦出售,價格1400元。他按照電話打過去,然后到了白馬凼一處租賃房。賣方搬出一臺電腦機箱給王廣華看,還說了句:“你拿好,別落了!”誰知,王廣華一接手,電腦真的掉在了地上。王廣華一摸,機箱上不知抹了什么東西,滑溜溜的。
賣方就說,兩人平攤責任,一人承擔700元,最終,王廣華據理力爭,最后還是給了100元。
“其實,這種騙術跟‘碰瓷’一樣,但我還是被騙了。”王廣華說,現在騙術也在推陳出新,有的還加入了高科技手段,一般人很難判斷。當然,要想不上當,最重要的是別貪便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