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錢當天,民警在清點鈔票數額,左一為陳紅,左三為韋青。勇峰 小川 攝
??? 新華網南京2月20日電 撿到抵得上兩人一年工資的現金后,江蘇鹽城環衛工人韋青、陳紅站在風雪中等候3個多小時,沒有吃早飯、沒有喝熱水,之后謝絕了失主提出的1000元酬謝,并將政府頒發的2000元獎金轉贈給一位患腦膜瘤的19歲病人。
20350元現金不算特大數目,環衛工人拾金不昧也多有先例,但是,韋青、陳紅善舉的背后,卻又隱藏著三重特殊意義:自身收入不高,但主動幫助更弱勢的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代表了淳樸善良的底層群體,體現了社會的文明祥和。
“錢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韋青、陳紅先進事跡座談會”2月18日在鹽城舉行,當被要求介紹做好事經過時,41歲的韋青多次語塞,臉漲得通紅。在她看來,這件事用幾句話就能講清楚:2月10日凌晨,掃雪時撿到裝著錢的環保袋,喊上陳紅一起在原地等,3個多小時后看失主沒回來,就請公安民警幫助處理,最后找到人了。
坐在一旁的陳紅看到韋青講不下去,接過話頭想幫忙,結果只說了“我們覺得丟錢的人會著急,就站在那里等了”,也就無話可說。
唯一讓她們多說了兩句的,是打開環保袋時的想法——里面有打著補丁的舊衣服,而且全是散錢,1元硬幣就有300多個,“一看就知道,丟的人也不是有錢人,一定會很著急,所以我們一定要等到失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