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陳紅、韋青。(資料圖片)
她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53歲的王壽剛收廢品的本錢,他和老伴做廢品收購,每天起早貪黑才能賺幾十元。“發現丟了錢,我急得手發麻、腳打顫。”回憶起當時情景,王壽剛心有余悸,“幸虧遇到好心人了!那天早上非常冷,她們站在那里等了三個多小時,真是好人啊!”
沒有吃早飯,連一杯熱水也喝不上,韋青和陳紅站在撿到環保袋的大橋中間,頂著風雪苦苦等待。“我們平時也是凌晨4點開始工作,但干活會暖和些,她倆站在那里不動,一定很冷。”韋青的一位工友說。為了報答,王壽剛夫婦先后兩次要給韋青和陳紅酬謝,均被謝絕。不僅如此,當得到鹽城市文明辦和市城管局的2000元獎金后,兩人又把錢轉贈給急需錢做第二次手術的19歲少女病人。
“錢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這是韋青和陳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倆認為,無論是開廢品站的夫婦,還是這個病人,都比自己更需要用錢,“我們只是做了份內的事,得到這么多的表揚已經足夠了。”
“拾金不昧在我們環衛工人身上很平常”
韋青2009年下崗后成為環衛工人,目前一家三口住在約12平方米的小房間里:1張桌子,4張凳子,其中一張上放著大米袋;一個壁櫥,還有一張小書桌,玻璃臺板已經碎了很多塊;床像火車硬臥,讀初中的兒子住在下鋪,又請人在上方加了一層隔板,成了直不起身的小閣樓,也就是夫妻兩人的上鋪。
除了通過家電以舊換新買來的康佳14英寸電視,韋青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部壁掛式空調,因為住在當年宿舍改造的小瓦房,屋內狹窄擁擠,無法通風,“不裝空調,夏天就沒法過了”。鄰居楊大爺說,“這一家生活真的挺辛苦,不過平時都挺樂觀的,現在還做出拾金不昧的事,確實值得學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