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國內生產總值)一直是世人關注和議論的焦點。GDP總量、增速、排名、人均……各種GDP數據讓人糾結,人們既希望GDP高一點,又希望政府不要單純追求GDP。中國經濟超日,“GDP世界第二”是個振奮人心的信號。GDP增長,百姓的“幸福感”能否一起飛?“幸福指數”躍居今年中國“兩會”熱詞之一。
?
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不丹,“幸福指數”卻傲視寰宇。金錢不是一切,各國領導人對GDP這一貨幣指標日益不滿,著手尋找GDP以外的成功標準。世界經濟畫上一抹復蘇亮彩之際,“幸福指數”風靡全球,被引入增長評估體系。
?
幸福生活不能光由GDP說了算。但幸福是什么?皇帝送皇后一座城堡,皇后不一定高興;窮人送妻子一根發夾,她會幸福得掉淚。無論身處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幸福的定義。溫家寶總理在與網民交流時將“幸福”解讀為“讓人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令全國乃至世界注目。
?
把GDP快速增長與民眾的幸福感對立起來,不盡客觀。實際上,GDP增加帶動了人們薪資的增長和就業機會,對GDP重視又不以為尊,讓GDP帶著幸福飛,才是王道。
?
???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
海口網3月3日消息??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2月28日文章:如同美國新一屆國會啟動一樣,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將于本周開幕。人們一直在談論的一個話題是降低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和給予人們更多幸福。其實溫家寶總理此前就披露說,政府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將GDP增長目標確定為7%,要低于上一個五年規劃。
?
給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GDP增長難道不能給人民帶來幸福嗎?從近幾周來官方和非官方媒體著重討論的整體幸福和全民幸福的輿論來判斷,情況似乎是這樣,官方發出的信息也是如此。
?
首先,新華社發表一篇長文,論述了政府為何需要將人民生活和生活質量置于經濟快速增長之上。《經濟觀察報》也對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狀況進行了調查,深圳的中產階級似乎是最幸福的人群。引入注目的是,深圳所在的廣東省已經打出了“幸福廣東”的口號。
?
甚至像清華大學的胡鞍鋼這樣一些嚴肅的經濟學家都極力推崇“國民幸福指數”,即便這一指數是區區小王國不丹首先提出的。這一指數重復了“人類發展指數”中的某些概念。其觀點非常簡單,即經濟增長本身不同于發展,因為后者將諸如可持續性、環境保護、社會福利和社會平等一系列標準融合在一起。有人將中國長期存在的不協調狀況濃縮為四個字——“國富民窮”。那么新的口號又是什么呢?按照新華社的文章,至少可以是“國強民富”或“國民共富”。
?
地方須終結“GDP至上”思維
?
其實,“十二五”規劃的主旨是將重點從經濟增長轉向發展以人為本的經濟增長。因此,人們應當將當局在最后時刻強調的幸福和高質量增長這一主題視為與新的經濟發展規劃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政治信號。但是,為實現這幸福目標,除了設計口號和關鍵詞之外,政府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例如,關注一下某些省份提出的“十二五”規劃的經濟增長目標。
?
只有北京、廣東、浙江等幾個省市公布的經濟增速目標為個位數。這顯然不是地方當局第一次對自己省份的經濟增長過于熱情。不過,這—次中央似乎向地方當局施加了壓力,要求它們同步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結合起來。增加收入難道等同于增加消費嗎?未必,因為你還需要采取鼓勵措施,讓額外收入變成消費,而不是儲蓄。但是,把更多政府的錢放進老百姓的口袋里肯定是有益的。不過,激活并加強入不敷出的社保系統同樣是重要的。
?
如今,如何才能讓地方政府采取行動,實施淡化GDP的方針呢?策略之一是改變政治激勵機制。將省級官員的提拔及其政治前途與經濟增長目標分離開來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取而代之的是,將環境可持續性、能源效率、收入和福利、教育和文化的推動放在與 GDP增長和就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
中國是否能夠認真改變其某些政治激勵機制以實現其確立的經濟目標,對于“十二五”規劃能否成功實施至關重要。中國政府目前實際上正在表達它將終結 “GDP至上”的時代。但是,并非所有中國人都贊同或認為這是必須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