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在近期結束的一些地方兩會上,“淡化GDP考核”、“保障房建設”、“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增加居民收入”、“控制物價抑制通脹”、“完善社保”等成為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中的高頻詞,透露各界對民生問題的共同關注。
?
“十二五”民生布局新指向新華社發。
?
2011年,五年規劃開局之年,往往是各地拉項目、比增長的黃金年。但在今年地方兩會上,一些省區市紛紛調低了GDP增長預期,轉而將重點轉移到經濟轉型以及民生保障上。
?
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比“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低1個百分點;江蘇將“十二五”GDP增速鎖定在10%左右,比“十一五”期間下降3.5個百分點;廣東、上海也設定在8%左右; “十一五”時期,廣西年均增長13.7%,“十二五”規劃中,降為年增10%……
?
有評論分析,各級政府正在轉變執政理念,過去是把GDP發展定為主要目標,現在則將民生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從而有利于解決居民收入與GDP增長速度之間的不平衡。
?
地方兩會上,“幸福”可謂其中一大熱詞。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走民生導向發展之路,讓百姓共享更多發展成果,已成共識。
?
北京提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東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湖南提出“讓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重慶宣示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各地代表委員們更是展開了對“什么是幸福”、如何共建幸福的大討論,希望“眾手澆開幸福花”。
?
關于幸福,每人有不同理解。收入高不高,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住得寬不寬敞,出行是否便捷,都涉及到幸福。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幸福指數”建議,把抽象的“幸福”分解量化為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指標,“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菜價、房價、教育等具體的民生問題”。許多關于幸福的研究也表明,在影響個人幸福的最重要變量中,前三項分別是就業、婚姻和教育。
?
但也有很多代表、委員、市民提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安寧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富足的生活,還包括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權利的行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