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6日消息??昨天上午,位于南湖游樂園旁的南湖外語藝術幼兒園開園并接受家長咨詢報名。記者了解到,該幼兒園號稱廣州最大的寄宿幼兒園,走的是貴價路線,全托一年的收費高達6萬元。雖然四周秀麗的風景和園區內高端的硬件設施吸引了不少家長帶上孩子來參觀,但不少家長都表示,如果讀幼兒園一年學費相當于大學10年學費,還是不太能接受。
該幼兒園總負責人、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執行董事長康正介紹,幼兒園以外語和藝術為特色,進行的是“精英教育”。
據了解,這間幼兒園的收費高得讓人有些咋舌:包括保教、伙食、特色班、教材、床上用品等費用,全托收費6萬元/年,日托也要4萬多元。但有家長指出,學前教育應順從孩子天性,在幼兒園玩得開心最重要,不一定要追求“精英教育”,“打包”式的收費不夠靈活。
記者了解到,該幼兒園安裝了指紋認證系統,家長接孩子要先向門衛報上孩子的姓名和編號,再按下指紋,和預留指紋相符的,才能接走孩子。(伍仞)
相關新聞:
長沙出現天價幼兒園 每月學費7000元仍基本滿員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近日,長沙萬家麗路上,一個名叫美洲故事的別墅群內出現了一個“天價幼兒園”,全托學費每月超過7000元,首批25人的招生名額已基本滿員。
雖說在這里可學到高爾夫、跆拳道、棋藝等不同的東西方禮儀課程,但大多數家長仍然難以接受這個價格,長沙市教育局發展計劃處負責人介紹說,民辦幼兒園可以自己定價,只要到物價局備案就可以了。(中國廣播網湖南臺易湘鈺)
2010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兩所幼兒園就發展學前教育問題進行調研,并與教師和家長們座談。這是溫家寶在北京西城區虎坊路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做手工。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資料圖片)
昨天,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的《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1)》在京發布。藍皮書稱,國內35個被調查城市中,入園難、入園貴北京高居“榜首”。
超五成人認為北京入園難
藍皮書調查顯示,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十分突出。從全國35個城市來看,北京、深圳、天津、西安、南京、青島、銀川、成都、鄭州9個城市,超過三成的公眾認為“非常突出”。其中,北京超過五成的公眾認為入園難、入園貴“非常突出”,居35個城市之首。
非正規幼兒園已超正規園
北師大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馮曉霞表示,北京市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十分突出。
據北京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幼兒園在1996年是3056所,其中城市927所、縣鎮471所、農村1658所;目前減至1266所,其中城市780所、縣鎮147所、農村339所,幼兒園總量下降了58.57%。全市注冊登記的1266所合法幼兒園中,教育部門辦園(即公辦園)330所,社會力量辦園936所。
根據北京市“完善學前教育體制”專題調研組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市沒有正式注冊的非正規幼兒園已經達到1298所,數量超過全市注冊的1266所幼兒園。(杜丁)
■探因
人口增長快單位撤園多
未來5年,北京將新建、改擴建600所幼兒園
有網友評價說,北京的幼兒園是“入園難,難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學費。”雖有夸張成分,但也確有實情。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解釋過造成“入園難”、“入園貴”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北京的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加之碰到了連續幾年的生育高峰和外來人口大量涌入,使之前學前教育隱藏的矛盾顯現。
2007年、2008年扎堆降生的“金豬寶寶”、“奧運寶寶”,使北京市幼兒園學位吃緊。同時,由于北京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加之“70后”和“80后”進入育齡階段,北京嬰兒出生率逐年走高,外來人口嬰兒出生率已超戶籍人口。
人口總量的增加,使城市新生兒的數量增大,而前些年被撤銷的街道園、單位園較多,加之小區配套幼兒園沒有及時建好和使用,使得“入園難”問題短時間內凸顯。
未來5年,北京市將投入50億元,解決“入園難”。其中,新建300所、擴建300所幼兒園。今年年初,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區縣紛紛出爐了今年學前教育發展計劃。今年東城將新增11所幼兒園,其中6所為恢復原有街道和機關辦園。西城今年將新投入使用5所。(王佳琳)
■
大學學齡人口今年初現下降
教育藍皮書預測,高中教育將在2012年后出現供給過剩
昨天發布的教育藍皮書稱,人口變動的影響將導致小學、初中面臨持續性供給過剩,高中將在未來兩三年內出現生源緊張。
北師大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蒯鵬州介紹,課題組根據人口抽樣調查,對我國學齡人口規模的變化趨勢進行了預測。未來十年,將是我國人口自然變動對教育沖擊最大的時期,學齡人口規模將保持每年860萬的平均降幅。
據介紹,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小學和初中學齡人口就已經呈下降趨勢,高中教育學齡人口也于2007年后開始下降。小學、初中和高中學齡人口的下降勢頭將分別持續至2018年、2020年和2024年。大學學齡人口規模的下降趨勢將在2011年開始初現,并至少持續至2028年。
數據顯示,今后小學的生源規模每年都要減少300萬人左右,初中的生源規模每年的降幅也將達到200萬人以上。
蒯鵬州表示,由于學齡人口規模的持續性下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出現持續性的生源緊張問題,高中教育階段將在2012年以后出現供給規模的過剩。
對此,教育藍皮書提議,我國應嚴格控制初中等教育階段教育規模的擴張;建立城鄉區別的教育發展策略以應對人口變動的沖擊。(杜丁)
《教育藍皮書》:我國學齡人口每年減860萬或迎轉型良機
河南一初中160人一班
教育滿意度廈門最高
1日下午,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1)》(以下簡稱《教育藍皮書》)。
《教育藍皮書》認為,當前我國學齡人口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未來10年學齡人口規模將保持每年860萬的平均降幅。我國內地中小學大班額現象仍普遍存在,且中西部地區的超大班額比例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在我國35個主要城市教育滿意度方面,廈門、青島和西寧位列教育滿意度三甲。
學齡人口每年均減860萬
《教育藍皮書》顯示,自2011年起,我國各級教育的學齡人口均呈下降趨勢。《教育藍皮書》稱,未來10年將是我國人口自然變動對教育沖擊最大的時期,學齡人口規模將保持每年860萬的平均降幅。
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小學和初中學齡人口就已經呈下降趨勢,高中教育學齡人口也于2007年后開始下降。小學、初中和高中學齡人口的下降勢頭將分別持續至2018年、2011年和2024年。
大學學齡人口規模的下降趨勢將在2011年開始出現,并至少持續至2028年。
分析:《教育藍皮書》表示,近年來,一方面由于學齡人口規模不斷減少,人口壓力極大地緩解;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投入不斷增多,教育的供給規模正在逐年攀升,國民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總供給的差異正在明顯改善。
當前,我國學齡人口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日益寬松,是中國教育的轉型和科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對此變化趨勢,《教育藍皮書》提議我國應嚴格控制初中等教育階段教育規模的擴張。
與此同時,高考棄考的人數也在增加,出現了新一輪留學潮、移民潮,高等教育必須未雨綢繆,提高大學教育競爭力,應對生源流失和減少的危機。
河南一初中160人一班
記者從《教育藍皮書》中了解到,我國內地中小學大班額現象仍普遍存在,且中西部地區的超大班額比例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此次教育藍皮書調查顯示,全國最大小學班額為平均班額90人的安康市第一小學;全國最大初中班額為平均班額120人的河南駐馬店上蔡縣第二中學,其中,最大班額高達160人;全國最大的高中班額出現在河南駐馬店高級中學,平均達90人。
《教育藍皮書》調查顯示,中西部地區的超大班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同時,東部經濟較發達的省份,大班額和超大班額的情況則比較少見。在中西部地區,知名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班額差距很大。如在陜西省咸陽市的8所小學中,知名學校人數比薄弱學校的人數多十倍以上。
分析:根據教育部的劃分標準,班額56人以上為大班額。藍皮書表示,超大班額不僅降低了教育質量,侵害師生身心健康,而且會造成校園安全隱患。
對于大班額的普遍存在,《教育藍皮書》認為有如下主要原因:在城市化的背景下,農村人口大量向中心城市和縣城轉移,許多地方集中資源辦學的學校布局調整;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學校發展不均衡;利益集團利用擇校尋租獲益等。
教育滿意度廈門最高
《教育藍皮書》還對我國35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廈門、青島、西寧滿意度整體性評價位列這35個城市公眾滿意度的3甲。
此次藍皮書調查還顯示,從全國35個城市來看,深圳、天津等9個城市超過三成的公眾認為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非常突出。只有昆明、太原、沈陽3個城市,主張“非常不突出”的比例略高于2%。
分析:《教育藍皮書》分析認為,與前兩年相比,我國主要城市的公眾教育滿意度有所降低,處于“比較滿意到不太滿意之間”的狀態。
伴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到最后公布、各地相應教育規劃的制定與出臺等進程,教育改革成為輿論的熱議話題,從而強化了公眾對本地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需求,增加了公眾對教育現狀的質疑和反思。另一方面,幼兒園入學難等熱點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公眾對教育狀況的評價判斷。法制晚報記者王南
????3月1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1)》,以第三方視角審視2010年度的中國教育。
教育藍皮書回顧了2010年中國教育進程,并特設了兩個年度專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及落實;教育人口與教育格局變化。學前教育、流動兒童教育、高考加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中小學校園安全、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等教育熱點問題作為特別關注推出。另外,藍皮書還開展了與教育熱點話題相結合的專項調研:《全國中小學大班額調查》、《免費師范生選擇動機與心路歷程調查研究》、《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狀況與資源利用情況調查》、《2010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公眾教育滿意度調查》等,力圖以第三方視角審視2010年度的中國教育。
教育藍皮書認為,當前,我國學齡人口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日益寬松,是中國教育的轉型和科學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與此同時,高考棄考的人數也在增加,出現了新一輪留學潮、移民潮,高等教育必須未雨綢繆,提高大學教育競爭力,應對生源流失和減少的危機。藍皮書還表示中國需要加快教育改革,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戰略,加快人才強國戰略的制度化建設。
教育藍皮書表示,2009年我國教育經費總量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較上一年有所下降,全國各地義務教育投入的增長速度見緩,多數省份未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經費增長要求。(新民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