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工作人員在哈爾濱市區常設監測站取樣。王建威 攝
海口網3月21日消息??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中國海洋、環保、氣象等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嚴密防范核泄漏對中國的影響,一張覆蓋海陸空的全方位實時監測網絡迅速啟動。目前,我國環境、海域、大氣輻射監測水平均在正常范圍內。
密切監測中國海域
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國家海洋局要求各分局正在黃海、東海和南海執行任務的中國海監船舶,立即開展海洋及海洋大氣放射性應急監測,同時開展放射性污染對我國海洋大氣及海水影響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安排專職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信息暢通。
北海、東海及南海三個分局均啟動了應急監測預案,第一時間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進行海水樣品采集工作,監測其中是否含有總β、鍶90、銫137等放射性元素,通過其含量來判斷、預測中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污染物的影響。并根據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資料綜合分析,24小時嚴密監控。
近日國家海洋局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各分局確保在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每日分別保持1至2艘船舶,專門執行海洋水體和海面大氣放射性監測。同時要密切追蹤日本核電站事故進展,積極對外提供監測預測信息。
每日公布城市輻射水平
環保部第一時間啟動了全國輻射應急響應系統,各個省市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環保局均開始了嚴密的監測。
在浙江,13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及位于杭州的惰性氣體監測系統運行。在江蘇,17個空氣采樣裝置對特征放射性核素進行采集。在上海,全球最先進設備——超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儀,每小時可采樣空氣1000立方米,能在最短時間內采集到樣本,測出大氣中是否含有異常的放射性物質……
從13日起,環保部每日都在網站上公布全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空氣吸收劑量率情況和我國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情況。
氣象監測核污染物擴散
3月12日22時,設在中國氣象局的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就迅速發布監測信息。迄今為止,在中國氣象局的網站上,每天都會在顯著位置公布氣象對核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是在1996年11月被正式認定為亞洲區3個承擔環境緊急響應任務的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日本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北京中心與日本、俄羅斯另外兩個亞洲中心,對福島核電站周圍未來幾天的天氣形勢、高空低空的風向、風速進行溝通,最后聯合形成一個三家都認可的公告,傳給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世界氣象組織。(鄭娜 趙曉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