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加坡通脹壓力稍微緩解,但亞洲新興經濟體仍面臨通脹威脅,特別是國際油價高企可能加大亞洲新興經濟體決策者面臨的挑戰。
?
新加坡2月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5%,漲幅比1月創下的兩年來新高5.5%略低,也低于市場的預期。新加坡政府說,出現這一局面主要是由于交通成本漲幅略微減緩。盡管如此,2月交通成本同比仍上漲15.2%。住宿成本和食品價格同比則分別上漲5.8%和2.6%,漲幅均高于前一個月。新加坡政府此前說,預計今年通脹率將在3%到4%之間,頭幾個月可能還更高。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最近已允許新元對一籃子貨幣升值,以部分減輕輸入性通脹壓力。
?
除新加坡外,亞洲地區其他新興經濟體也面臨通脹壓力上升難題。西班牙對外銀行研究部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分析師阿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23日在一份報告中說,近期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的主要挑戰仍是控制通脹。
?
不少市場分析人士預計,亞洲新興經濟體央行可能會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
不過,由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平衡,美國和歐元區超寬松貨幣政策釋放的巨大流動性在國際市場“游蕩”,亞洲新興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招致更多“熱錢”涌入。
?
穆迪研究部董事顧天祿在本月初的一份報告中說,目前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通脹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種是由內部需求引起,另一種則主要是輸入型通脹,由外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造成。對于內需旺盛造成的通脹,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比較有效,但對于輸入型通脹,收緊貨幣政策就未必那么管用,因為源頭是在歐美,只有歐美收緊貨幣政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
他說:“簡而言之,全世界似乎鐵定要在未來幾年內遭受通脹困擾。”
?
顧天祿還認為,目前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之一是,決策者可能不區分兩種通脹誘因而采取簡單的貨幣緊縮政策,那樣做對于輸入型通脹未必會起作用,還會削弱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影響經濟增長。對于決策者來說如何辨別這兩種因素并制定相應精準的政策,將是一大考驗。
?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本周也表示,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近期日本發生強烈地震,加上中東局勢不穩,可能會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而這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他認為,應當做好全球經濟波動的準備,不能期望一帆風順。
?
不過,穆迪集團的另一子公司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22日表示,由于經濟增長強勁,通脹對于亞洲大多數企業來說仍處于可控范圍內,但國際油價繼續上漲也會造成一定風險,尤其是那些不大容易將成本上升因素轉嫁出去的企業。(記者陳濟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